[发明专利]一种双环戊二烯加氢石油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49110.6 | 申请日: | 2018-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0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黄勇;秦技强;常慧;叶军明;曹强;瞿卫国;方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40/00 | 分类号: | C08F240/00;C08F8/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张宁展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环戊二烯 加氢 石油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环戊二烯加氢石油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采用多段连续聚合的方式来控制聚合反应的温度、物料浓度和物料分布的均匀性,使得到的石油树脂聚合液中凝胶等杂质的含量满足加氢反应要求。此外,聚合后将石油树脂聚合液通过选用适宜的催化剂床层,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将石油树脂聚合液中的微量双烯烃直接聚合,去除石油树脂加氢的毒物,得到的石油树脂可直接进行加氢反应。本发明提供的双环戊二烯加氢石油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可提高产品质量和反应收率,同时防止凝胶等杂质的生成,减少微量双烯烃等杂质的含量,改善后续加氢反应催化剂的寿命和加氢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环戊二烯加氢石油树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通过对聚合过程的控制和聚合后的后处理解决石油树脂加氢的毒物问题,制备得到加氢石油树脂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和终端产品的升级换代,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涂料、胶黏剂行业转型升级,使得市场对高质量石油树脂,即加氢石油树脂,市场需求增加,生产更多高质量石油树脂势在必行。目前,国际市场上的优质石油树脂,色度小于2#,软化点在100℃以上,普遍采用石油树脂加氢技术得到。其中双环戊二烯(DCPD)加氢石油树脂是DCPD经过聚合、加氢和后处理等步骤得到的高质量石油树脂产品,具有颜色浅、无异味、稳定性强等特点,在户外用密封胶、一次性卫生用品、医用胶带、聚烯烃改性剂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DCPD的聚合一般不用催化剂,在加热时很容易起交联反应,目前DCPD石油树脂的生产工艺为间歇或半连续工艺,生产设备为釜式反应器、回路(多釜串联)反应器及塔式反应器,采取现有方式由于温度和反应物浓度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聚合液中不仅不可避免的产生低聚物凝胶,而且聚合树脂的支链化较为严重,提高后续石油树脂的加氢难度。石油树脂加氢的毒物一般认为是凝胶、硫和一些重金属,为此现有技术如US4384080A、US728569、CN105175633A、CN104877077A、CN102746458A和CN201110060730.7等大都采用组合式石油树脂加氢处理方法,包括脱硫和加氢两段工艺,第一段使用活性黏土、氧化锌、氧化铁或碱土金属改性的镍基树脂来消除毒物的影响,第二段再使用钯、铑等贵金属负载型催化剂。这些现有技术均有一定的效果,但在生产成本、产品的稳定性(随用于加氢的树脂原料波动)和实际操作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如加氢脱硫成本较高,对凝胶处理效果不佳;组合工艺流程复杂、成本高等。另外对于DCPD的聚合反应,采取现有的釜式和塔式反应器作为生产设备,聚合液中不仅不可避免的产生低聚物凝胶,而且由于DCPD无法完全转化,聚合产物中残留少量的DCPD,加上双环原料中带来的其它不饱和烃,它们在加氢反应时容易聚合而结焦,结焦物覆盖在催化剂表面和沉积在催化剂孔道内,导致催化剂的活性降低。为解决此类问题,现有技术加氢前通过精馏和汽提将这些组分分离,同时也将溶剂与其一起分离(溶剂沸点低于或接近于DCPD),此方法不仅能耗高,且不饱和烃的循环累积,对产品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没有简易有效的方法解决石油树脂加氢反应物料中毒物(凝胶、硫和双烯烃等杂质)的问题,均需对聚合后的石油树脂进行复杂的预处理才可进一步进行加氢反应。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DCPD加氢石油树脂及其制备方法,首先通过多段管式聚合实现对聚合过程的控制以减少凝胶的生成;随后将石油树脂聚合液通过适宜的催化剂,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将残留的微量双烯烃直接聚合,同时吸附凝胶和硫等杂质,满足石油树脂加氢过程对原料所含毒物量的限制要求,简化了加氢反应前的预处理工艺。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延长催化剂寿命、降低能耗、简化设备和减少投资的同时,得到高质量并且质量稳定的加氢石油树脂,增加效益。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方案。
一种DCPD加氢石油树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491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