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门锁控制方法和门锁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47827.7 | 申请日: | 2018-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55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黄仕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37 | 分类号: | G07C9/37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杜志敏;宋志强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识别 门锁 控制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门锁控制方法和门锁,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人脸采集装置采集的人脸信息并进行人脸识别;获取辅助采集装置采集的辅助信息,并进行辅助信息识别;其中,所述辅助信息为指纹信息、刷卡信息、或密码信息;根据人脸识别结果,以及辅助信息识别结果确定门锁的开闭状态。该方法能够提高门锁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门锁控制方法和门锁。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智能门锁,一般均支持指纹、刷卡和密码单重或双重认证方式开门。然而各种认证方式仍存在一些缺陷:
指纹认证,存在指纹纹理不清晰和湿手指识别率低、硅胶假指纹破解的安全问题。刷卡、密码认证,存在若出现卡丢失或密码遗漏任何陌生人均可开门而入,故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指纹与密码或刷卡双重认证,存在认证概率不高且操作繁琐的问题。
人脸的基本特征较稳定,不会随人的成长过程剧烈变化,如伤疤、皱纹等。而且人脸识别为非接触性检测,操作方便易被人接受。但现阶段人脸识别准确率约为97%远低于指纹识别准确率的99.99%,故尚不能将其单独运用于执行门锁开关控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门锁控制方法和门锁,能够提高门锁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门锁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人脸采集装置采集的人脸信息并进行人脸识别;
获取辅助采集装置采集的辅助信息,并进行辅助信息识别;其中,所述辅助信息为指纹信息、刷卡信息、或密码信息;
根据人脸识别结果,以及辅助信息识别结果确定门锁的开闭状态。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门锁,所述门锁包括:人脸采集模块、辅助采集模块、处理器和锁体;
所述人脸采集装置,用于采集人脸信息,并发送给所述门锁;
所述辅助采集装置,用于采集辅助信息,并发送给所述门锁;
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到所述人脸采集装置发送的人脸信息并进行人脸识别;接收到所述控制辅助采集装置发送的辅助信息,并进行辅助信息识别;其中,所述辅助信息为指纹信息、刷卡信息、或密码信息;根据人脸识别结果,以及辅助信息识别结果确定锁体的开闭状态。
一种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指令,所述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基于人脸识别的门锁控制方法的步骤。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所述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可访问所述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所述处理器。
由上面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中通过在人脸识别的基础上再引入一种辅助信息,来共同确定是否打开门锁,能够提高门锁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人脸识别的门锁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人脸识别的门锁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3为基于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的门锁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4为基于人脸识别,以及密码或刷卡信息识别的门锁控制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478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