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纤维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46214.1 | 申请日: | 201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4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守开;汪伦焰;郭磊;李炳林;张豪;马大仲;李欣;张楠;冉云龙;唐姗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40/00;C04B38/00;C04B18/16;C04B14/46;C04B14/38;C04B16/06 |
代理公司: | 郑州明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62 | 代理人: | 王明朗 |
地址: | 450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生骨料 透水混凝土 玄武岩纤维 纤维 短切 制备 掺入 骨胶 综合评价指标 短切碳纤维 聚丙烯纤维 颚式破碎机 每立方米 透水系数 孔隙率 水胶比 拉压 增韧 破碎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将废旧的C20路面经颚式破碎机破碎后,再人工筛分再生骨料,满足:在每立方米短切玄武岩纤维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中,骨胶比的比例为4.5:1;水胶比的比例为0.3:1;短切玄武岩纤维含量为0.1%‑0.3%。本发明设计制备了掺入短切玄武岩纤维、短切碳纤维、聚丙烯纤维等3种纤维情形,3种纤维的掺入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透水系数和孔隙率影响较小,但能有效提高其劈拉强度和拉压比,具有显著增韧、阻裂的作用,综合评价指标最高,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整体性能最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领域,涉及一种不同纤维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适用于水利、交通等经常承受拉应力或者反复动荷载的工程。
背景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约为12-24亿吨之间,约占城市垃圾产生量的70%,产量惊人。据估算,到2020年,中国建筑垃圾产生量将达到峰值,预计会达到26亿吨。为了解决建筑垃圾合理利用的问题,我国学者肖建庄提出了“再生混凝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建筑垃圾的问题;随着“海绵城市”的诞生,众多学者为了能够更加广泛的利用建筑垃圾,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提出了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Pervious RecycledAggregate Concrete),以下简称PRAC),与传统密实混凝土相比,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具有吸热慢、热容量大等特性,会大大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提高城市居住的舒适性;同时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路面具有天然雨水可以回渗至土壤,使城市地面具有透气性强、吸音减噪、缓解城市内涝、促进地下水循环、保障植物生长,改善地表环境承载力等优点。因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具有诸多生态方面的优点,随着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提出,国内外学者相继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由于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自身存在弱结合面问题,导致其强度较低,若提高其强度势必会降低其孔隙率影响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能,为了最大范围的利用城市垃圾,提高资源利用率与环保意识,将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应用于城市经常承受反复动荷载和拉应力的路面,停车场等重要的场所。
随着海绵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既满足了海绵城市在下雨时及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在干旱时期需要用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充分起到耐磨、防滑、吸音减噪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作用;又能将建筑垃圾回收利用,起到不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但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是由再生骨料、水泥、水组成,自身的强度主要是以再生骨料间硬化的水泥浆胶结层所形成的骨架结构来承受外荷载,再生骨料本身存在弱结合面即旧水泥浆体与骨料,在形成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后,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中的再生骨料与新水泥浆体存在弱结合面,这是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未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462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