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244594.5 | 申请日: | 2018-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09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 发明(设计)人: | 邹京希;李维;曹敏;王洪林;王科;聂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2J3/46 | 分类号: | H02J3/46;H02J3/00;H02J3/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综合 能源 系统 优化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公共信息模型,获取配电自动化数据,建立标准通信接口和通信数据模型,通过标准通信接口,根据通信数据模型对配电自动化数据进行多能源优化处理;本申请的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首先将用户侧分布式能源接入综合能源系统,有助于实现多能互补协同优化控制,在综合能源系统中保证不同系统间数据交互一致性;建立面向综合能源管理的智能用户终端的标准通信接口和通信数据模型实现综合能源系统中的横向多能互补、纵向需求响应联合优化,从源端和荷端两方面实现能量协同优化,将用户端综合能源系统内部的供能和用能进行最佳匹配,能够满足分布式能源、柔性负荷优化管理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系统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和国家大力倡导的新能源政策的推动,综合能源管理的相关技术研究和工程示范都已经提上日程。在未来多方互动的能源交易模式及多能源互补运行的网络状况下,充分挖掘综合能源系统中柔性负荷及分布式能源的调度潜力,不论是对分布式能源消纳、电网削峰填谷,还是参与提供辅助服务都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能源系统融合电、热、冷、气等不同类型的能源,综合能源系统的控制必须依赖先进的通信技术,以支撑多种能源的协调管理、用户侧资源参与需求响应、用户与电网实时互动、灵活交易等功能。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运行需要大规模的数据交互,因此有必要构建综合能源系统信息交互数据模型,研究涵盖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的融合数据模型。为保证用户端与云平台交互信息的一致性以支持云平台业务与规模扩展,需要有能满足不同业务需求的统一信息模型,而目前的公共信息模型虽制定电力自动化涉及的大部分信息模型,但其中缺乏分布式电源及柔性负荷等内容的建模,无法满足分布式能源、柔性负荷优化管理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公共信息模型虽制定电力自动化涉及的大部分信息模型,但其中缺乏分布式电源及柔性负荷等内容的建模,尚无法满足分布式能源、柔性负荷优化管理的需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公共信息模型,所述公共信息模型包括分布式能源接入状态和用户负荷状态;
根据所述公共信息模型获取配电自动化数据;
建立面向综合能源管理的智能用户终端的标准通信接口和面向综合能源管理的智能用户终端的通信数据模型;
通过所述标准通信接口,根据所述通信数据模型对所述配电自动化数据进行多能源优化处理。
优选的,所述建立公共信息模型包括:基于CIM16V19拓展风光储和三联供系统的信息模型。
优选的,所述建立面向综合能源管理的智能用户终端的标准通信接口和面向综合能源管理的智能用户终端的通信数据模型包括:对综合能源系统设计的信息交互场景进行分析,确定适用于智能用户终端的标准通信和通信数据格式,建立所述面向综合能源管理的智能用户终端的标准通信接口和所述面向综合能源管理的智能用户终端的通信数据模型。
优选的,所述优化控制方法还包括:优化电负荷、冷负荷、热负荷消耗及电能、天然气能源供应的运行。
优选的,根据所述通信数据模型对所述配电自动化数据进行多能源优化处理包括:日前计划优化和日中滚动优化。
优选的,所述日前计划优化由用户设定日前用能计划后触发。
优选的,所述日中滚动优化包括:对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中随机下发的激励性需求响应事件和用户随机改变用能需求事件进行监测,将适应所述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中随机下发的激励性需求响应事件和所述用户随机改变用能需求事件的用户端用能情况进行动态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445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