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质浓度的确定方法及样本分析仪、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44159.2 | 申请日: | 201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9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郭文恒;李聪;孙骁;武振兴;许施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深迈瑞医疗电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0 | 分类号: | G01N33/50;G01N33/86;G01N1/38;G01N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崔晓岚;张颖玲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质 浓度 确定 方法 样本 分析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物质浓度的确定方法及样本分析仪、存储介质,包括:测量样本得到第一浓度值;如果第一浓度值在第一阈值范围之内,则根据第一浓度值确定最终浓度值;如果第一浓度值超出第一阈值范围,但在第二阈值范围内,则对样本进行稀释或浓缩,然后再次测量样本并根据测量值以及稀释或浓缩的比例得到第二浓度值;如果第二浓度值在第三阈值范围之内,则根据第二浓度值确定最终浓度值;如果第二浓度值超过第三阈值范围,则根据第一浓度值确定最终浓度值;如果第一浓度值超出第一阈值范围,且超出第二阈值范围,则对样本进行稀释或浓缩,然后再次测量样本并根据测量值以及稀释或浓缩的比例得到第二浓度值,根据第二浓度值确定最终浓度值。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和检测领域,涉及但不限于一种物质浓度的确定方法及样本分析仪、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样本分析仪的临床项目中,有些涉及到测量浓度的项目。例如在凝血分析仪中,需要进行纤维蛋白原(Fib)测定、D-二聚体测定、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ogen)Degradation Products,FDP)测定,临床所实际需要的测量范围比较广,但是试剂本身的线性范围达不到临床的测量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在相关技术中:如果测量浓度超过了试剂本身宣称的测量范围,仪器通过对测量样本进行稀释或者浓缩的方法,使经过稀释或者浓缩的样本重新落入试剂宣称的测量范围,通过查询定标曲线,得到初始测量浓度,然后根据稀释或者浓缩比例,重新计算最终的报告浓度。但是,这种方法往往带来一个问题,即:在仪器设定的稀释阈值或者浓缩阈值附近的浓度点,由于系统重复性的原因,有时候会触发稀释或者浓缩重测,有时候又不会触发稀释或者浓缩重测,两种测量结果就会有一个误差,造成这个误差的原因主要是基质效应。
客户测量样本时,如果觉得结果异常,往往会在仪器上重新测量。举例来说如果稀释阈值点是5,第一次测量结果是4.9,没有启动稀释重测,客户重新测量,第二次结果是5.2,超过了稀释阈值,系统就会启动稀释重测,那么稀释重测的结果有可能是6,对于客户来说,就会有一个困扰,不能确定最终报告哪一个值,导致无法确定准确的测量结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为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而提供一种物质浓度的确定方法及样本分析仪、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质浓度的确定方法,应用于样本分析仪,包括:
测量样本得到第一浓度值;
如果第一浓度值在第一阈值范围之内,则根据第一浓度值确定最终浓度值;
如果第一浓度值超出第一阈值范围,但在第二阈值范围内,则对样本进行稀释或浓缩,然后再次测量样本并根据测量值以及稀释或浓缩的比例得到第二浓度值;如果第二浓度值在第三阈值范围之内,则根据第二浓度值确定最终浓度值;如果第二浓度值超过第三阈值范围,则根据第一浓度值确定最终浓度值;
如果第一浓度值超出第一阈值范围,且超出第二阈值范围,则对样本进行稀释或浓缩,然后再次测量样本并根据测量值以及稀释或浓缩的比例得到第二浓度值,根据第二浓度值确定最终浓度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器、处理器和控制器;
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样本的物质浓度;
所述处理器用于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检测结果;
所述控制器用于对样本进行稀释或浓缩;
其中,所述检测器测量样本得到第一浓度值;
如果第一浓度值在第一阈值范围之内,则所述处理器根据第一浓度值确定最终浓度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深迈瑞医疗电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深迈瑞医疗电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441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