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243860.2 | 申请日: | 2018-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89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玲;徐登霆;冯云;王静;胡婧;郭辽原;徐闯;李彩风;王新;林军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21B37/06 | 分类号: | E21B3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蜡油 微生物 清防蜡 方法 | ||
1.一种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试验油井的筛选;
(2)低、中和高温菌种温度范围的确定;
(3)低、中和高温菌种的筛选;
(4)低、中和高温菌种复配性能的确定;
(5)复配菌种现场投加比例、投加总量和投加周期的确定;
(6)现场试验以及效果的评价;
所述的低、中和高温菌种的筛选,具体方法如下:①试验油井的现场取样,取油水样10-20L;②试验油井原油含蜡量的测定;③每组配制油水样100mL;④向上述油水样中分别投加低、中和高温菌种,菌种的投加量为5.0-10.0ml,搅拌均匀后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恒温箱的培养温度分别为上述步骤确定的温度范围中间值对应的温度;⑤培养3-7d后进行实验结果的测定,分别测定防蜡率、含蜡量降低值和乳化指数,分别筛选出防蜡率大于50%、含蜡量降低值大于10%和乳化指数大于90%的低、中和高温菌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验油井的筛选,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油藏温度<95℃、地层水矿化度<100000mg/L、含水<95%、含蜡率<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中、高温菌种温度范围A1、A2、A3分别如下:
A1:F1~F1+(F2-F1)/3;
A2:F1+(F2-F1)/3~F1+2(F2-F1)/3;
A3:F1+2(F2-F1)/3~F2;
式中:F1为井口温度,℃;F2为井底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温菌种为铜绿假单胞菌、乳杆菌、酵母菌的一种;所述的中温菌种为地芽孢杆菌、不动杆菌、弓形杆菌的一种;所述的高温菌种为海杆菌、嗜热地芽孢杆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中和高温菌种复配性能的确定,具体步骤如下:①配制3份试验油井的油水样,每份100ml;②向油水样中按照1:1:1的比例加入上述筛选出的低、中和高温菌种,低、中和高温菌种的总投加量为5.0-10.0ml,混合均匀后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恒温箱的培养温度分别为上述步骤确定的温度范围中间值对应的温度;③培养5~15d后分别测定防蜡率、含蜡量降低值和乳化指数,当测定出的防蜡率、含蜡量降低值和乳化指数均不低于步骤(3)中的测定值时说明上述筛选出的低、中和高温菌种可以复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蜡油井微生物清防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配菌种的投加比例与油井的油藏温度有关,具体关系如下:
(1)油藏温度≥80℃,低、中和高温菌种投加比例为1:1:1.5~2;
(2)60℃≤油藏温度≤80℃,低、中和高温菌种投加比例为1:1.5~2:1;
(3)油藏温度≤60℃,低、中和高温菌种投加比例为1:0.3~0.5:0.3~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4386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氮化烧结炉
- 下一篇:一种碳化硅陶瓷液下渣浆泵用泵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