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程施工临建三维数字化自动布局的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42853.0 | 申请日: | 201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7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建;沈一平;张志芳;莫加杰;吴俊利;沈红峰;魏敏;吴永恒;仇群辉;沙磊;屠锋;边奇峰;黄田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31000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程施工 三维 数字化 自动 布局 方法 系统 | ||
一种工程施工临建三维数字化自动布局的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加载工程施工三维场景坐标,基于场景坐标的起始点,创建临建所在的目标区域;以所述目标区域为基准面,进行临建组件的添加,所述临建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对目标区域和临建组件进行面积匹配检测;进行临建组件的三维数字化自动布局;进行目标区域范围内的碰撞分析;将包含临建组件的目标区域与所述工程施工三维场景相结合,展示工程施工临建三维数字化场景。临建自动化布局的自动化全过程既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工程施工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工程施工临建三维数字化自动布局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电网、特高压、直流输电、数字化变电站、新能源等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无不对电网设计能力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使得我们原有的设计经验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
我国建筑业规模巨大,长久以来,粗放式的建设方式导致在建设过程中对各参建单位的各种管理约束流于形式。以施工总平面布置为例,目前通常采用传统的CAD二维图纸,如遇到施工场地周围复杂的情况,在CAD二维图纸上难以表现完整的施工场地,再加上施工场地内临建管网、临时施工设施的布置,单独依靠二维图纸及凭借施工人员的经验来施工,造成施工难度大,导致部分项目施工总平面布置不合理,给后续施工带来困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在输变电工程行业,目前国内输变电工程施工仿真应用较少,尤其是在临建设计方面,几乎是变电站施工设计方面的短缺部分。基于三维可视化仿真技术,在变电站施工前,施工单位在设计临时建筑,能够在原有三维设计成果基础上叠加施工设计三维临建。然而目前现有的三维设计技术还不具备对变电站的施工现场进行三维可视化的自动布局优化建设。
为了彻底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更好地服务于智能电网建设,亟需能够实现变电站工程临建布置临建自动布局的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缺陷或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程施工临建三维数字化自动布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加载工程施工三维场景坐标,基于场景坐标的起始点,创建临建所在的目标区域;
步骤2:以所述目标区域为基准面,进行临建组件的添加,所述临建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
步骤3:对目标区域和临建组件进行面积匹配检测;
步骤4:进行临建组件的三维数字化自动布局;
步骤5:进行目标区域范围内的碰撞分析;
步骤6,将包含临建组件的目标区域与所述工程施工三维场景相结合,展示工程施工临建三维数字化场景。
以及一种工程施工临建三维数字化自动布局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创建单元:用于加载工程施工三维场景坐标,基于场景坐标的起始点,创建临建所在的目标区域;
组件添加单元:用于以所述目标区域为基准面,进行临建组件的添加,所述临建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
面积检测单元:用于对目标区域和临建组件进行面积匹配检测;
自动布局单元:用于进行临建组件的三维数字化自动布局;
碰撞分析单元:用于进行目标区域范围内的碰撞分析;
展示单元:用于将包含临建组件的目标区域与所述工程施工三维场景相结合,展示工程施工临建三维数字化场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临建自动化布局的自动化全过程既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效率,又增加了结果的准确程度,合理利用施工现场的地形,并且提供多重保障,既进行事前的面积匹配检测,又进行事后的位置调整优化,很好地完成可视化的临时建筑自动搭建。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428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