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蜂窝状面料及其制作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241894.8 | 申请日: | 2018-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8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 发明(设计)人: | 蔡奕文;许恩典;蔡奕武;赵艳娜;许锰镑;许四川;韩庆华;周端硕;邱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迦南(福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4B1/10 | 分类号: | D04B1/10;D04B1/18;D06M15/03;D06M11/79;D06M13/144;D06M101/34;D06M101/06;D06M101/20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宽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9 | 代理人: | 廖秀玲 |
| 地址: | 36223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纺纱线 制备 浸渍 蜂窝状面料 制作工艺 除臭剂 抗菌剂 纺纱 纺纱机 纤维 生产工艺步骤 聚丙烯加工 聚丙烯纤维 碳氢化合物 干燥处理 全棉纤维 石油烃类 纤维材料 细纱 高弹丝 染色缸 吸油性 重量份 备料 尼龙 称取 粗纱 放入 吸水 吸油 生产工艺 蜂窝 能耗 清水 取出 吸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蜂窝状面料制作工艺,具体生产工艺步骤如下:步骤一:备料:称取相应重量份的尼龙高弹丝纤维、全棉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抗菌剂、除臭剂和水作为原料;步骤二:纺纱:通过纺纱机对步骤一中不同纤维材料进行纺纱,制备粗纱、细纱;步骤三:制备溶液:将染色缸内加入清水并且加入除臭剂和抗菌剂,搅拌混合均匀;步骤四:浸渍纺纱线:将步骤二中的纺纱线投入到步骤三制备的溶液中,进行浸渍30‑45min;步骤五:干燥:将步骤四中的纺纱线取出并且放入干燥箱内进行干燥处理。该发明吸水吸油好的蜂窝布生产工艺将聚丙烯加工成纤维,吸油性好,专业适用于吸收石油烃类和碳氢化合物等,能耗小,操作简单,实用性高,适合广泛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布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蜂窝状面料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纬编是针织之一,以一根或若干根纱线同时沿着织物的横向,循序地由织针形成线圈,并在纵向相互串套成为纬编针织物。纬编可分为单面和双面两类。纬编中,纱线是从机器的一边到另一边做横向往复运动(或圆周运动), 配合织针运动就可以形成新的针织线圈,目前用于制作各类针织服装所采用的布料由于结构的不足而导致面料表面较不紧密、表面多为平滑构造,抗皱性能和保形性能都比较差,尺寸稳定性较差,手感也较差,并且吸水吸油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窝状面料及其制作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用于制作各类针织服装所采用的布料由于结构的不足而导致面料表面较不 紧密、表面多为平滑构造,抗皱性能和保形性能都比较差,尺寸稳定性较差,手感也较差,并且吸水吸油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蜂窝状面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材料制成:
尼龙高弹丝纤维13.5-19.48重量份、全棉纤维15.9-18.98重量份、聚丙烯纤维15.6-17.5重量份、除臭剂0.3-0.5重量份、抗菌剂0.7-0.95重量份、水40-42.5重量份。
一种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蜂窝状面料及其制作工艺,具体生产工艺步骤如下:
步骤一:备料:称取相应重量份的尼龙高弹丝纤维、全棉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抗菌剂、除臭剂和水作为原料;
步骤二:纺纱:通过纺纱机对步骤一中不同纤维材料进行纺纱,制备粗纱、细纱;
步骤三:制备溶液:将染色缸内加入清水并且加入除臭剂和抗菌剂,搅拌混合均匀;
步骤四:浸渍纺纱线:将步骤二中的纺纱线投入到步骤三制备的溶液中,进行浸渍30-45min;
步骤五:干燥:将步骤四中的纺纱线取出并且放入干燥箱内进行干燥处理;
步骤六:织针排列:针盘针的配置是两两交替的,针筒针是一隔一抽针配置;
步骤七:编织:通过针织机按照步骤六织针排列方式进行编织即可得到蜂窝布。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纺纱后需进行成圈,成圈过程可按顺序分解成下列几个阶段:退圈、垫纱弯纱、带纱、闭口、套圈、连圈、脱圈、成圈和牵拉。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制备粗纱包括:开棉、梳棉、并条、粗梳和粗纱等,制备细纱包括:络筒、并纱、捻线和摇绞等。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六中针筒针完全钩取纱线成圈后针盘针钩砂在对吃的1、4、7、10路,针盘针集圈。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四中将制备的溶液通过电加热器加热到70-80℃后进行浸渍。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抗菌剂采用水溶性壳聚糖,除臭剂是由沸石粉、防腐剂、乙醇、香料和水混合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迦南(福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迦南(福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418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摩擦力反馈的上下织轴协同方法
- 下一篇:一种针织提花呢生产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