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响应超疏水-超滑转换涂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41748.5 | 申请日: | 201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87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张达威;吴德权;杨浴民;韩啸;李晓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9/36 | 分类号: | C08J9/36;C08J5/18;C08L83/04;C08K9/06;C08K3/04;C09D183/08;C09D1/00;C09D5/16;C09D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响应 疏水 转换 涂层 制备 方法 | ||
一种光响应超疏水‑超滑转换涂层的制备方法,用于表面腐蚀防护、除霜除冰、防水防雾、清洁防污损领域。涂层结构包括表面粗糙的多孔膜层,多孔结构中填充低表面能相变材料,以及均匀分布于相变材料或多孔膜层中的光致发热颗粒。多孔膜层表面粗糙度范围为10nm~50μm。相变材料熔点范围0~200℃,在室温下呈固态,涂层表现出疏水性。服役条件下通过光源辐照,使光致发热颗粒吸收光能升温,相变材料融化为液态,涂层表现出超滑性、疏水性。本发明涂层实现了表面疏水‑超滑的切换,结合了固态表面持久稳定,以及液态表面超滑、自修复的功能特点,解决了超疏水表面机械稳定性差,超滑表面持续性差的难题,拓展了超滑表面的应用,实现了对材料的高效率、可持续、智能化防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响应超疏水-超滑转换涂层的制备方法,属于表面防护领域。
背景技术:
仿生疏水涂层因为其特殊的非浸润性,能有效屏蔽环境液体对基底的侵蚀,一直以来是科研人员研究热点。超疏水粗糙结构中的气垫,能阻止液滴对基材的浸润,因此超疏水涂层表现出良好的防护、自清洁、防冰防雾等特性。然而随着气液相的相互扩散或者外界环境的冲击,气垫逐渐消融,这种物理屏蔽作用逐渐弱化。当疏水结构在服役过程中被划伤、摩擦、挤压或出现裂纹时,其疏水屏蔽性能迅速下降。因此如何解决超疏水结构稳定性差、耐久性差的问题成为巨大挑战。
猪笼草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猪笼草粗糙的叶片内壁呈多孔结构,其分泌的润滑液使得叶片表面始终湿滑,落在叶子上的昆虫无法站立附着,滑落到网兜状底部。受此启发,科研工作者们发明了一种新型仿生超滑涂层,该涂层借助基底微纳结构的毛细作用将润滑油等液体锁定在孔隙中,其本质在于用润滑油取代了微纳结构间隙中的空气。由于超滑涂层通过油膜阻挡外界介质的入侵,相比于超疏水的气膜,超滑涂层的油膜稳定性更好,屏蔽性能更优异。同时,液态油膜的流动性决定了超滑涂层具有自修复功能。局部的划伤、裂纹一旦产生将迅速被液态油膜覆盖包裹,阻止环境介质的进一步入侵。超滑表面具有超疏水、自清洁、自修复的优异功能,在微流控、防结冰、传热、抗菌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超滑涂层自开发以来,在短时间内得到极大的关注,被认为是可以解决超疏水难题的新型涂层。
然而超滑涂层在制备及服役中的仍然存在很大不足。由于超滑涂层润滑油为液态,当其受到环境中高温、紫外线、水流冲击等影响时会逐渐流失,造成超滑涂层独特优异的功能丧失。因此设计制备性能稳定,长效耐用的超滑涂层,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及商业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开发一种能在超疏水-超滑状态下自由切换的涂层,该涂层通过光源智能控制涂层相变材料的融化-凝固,从而控制表面状态的切换,使涂层具备疏液自清洁、防冰防雾的功能,同时具备精准自修复、长效防护的功能。
一种光响应超疏水-超滑转换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结构包括表面粗糙的多孔膜层,多孔结构中填充低表面能相变材料,相变材料或多孔膜层中分布光致发热颗粒;在光照射条件下,相变材料实现固态到液态的转变,使得涂层实现疏水-超滑的转变;
所述涂层制备工艺为:
1)制备多孔膜层;
2)制备光致发热颗粒,通过偶联剂修饰光致发热颗粒;
3)将光致发热颗粒均匀分散到多孔膜层中,或相变材料中;
4)将相变材料灌注至多孔膜层中
5)通过低表面能物质修饰灌注好的膜层,最终得到多孔膜层- 光致发热颗粒-相变材料均匀混合的光响应超疏水-超滑转化涂层。
进一步的,该多孔膜层的制备材料可选用为PDMS,阳极氧化铝,微弧氧化镁合金,多孔氧化锌沉积层,多孔聚四氟乙烯纤维,纺织品,泡沫铜,泡沫铝等。材料的差异不能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417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