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时监控系统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241244.3 | 申请日: | 2018-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82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 发明(设计)人: | 罗浩元;杨军;贺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烽火众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4/021 | 分类号: | H04W4/021;H04W12/06;H04N7/18;G06F21/3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时 监控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时监控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服务器、手机电子围栏、摄像头和执勤终端;所述服务器用于获取手机电子围栏所检测的移动设备的识别ID,然后根据所述识别ID匹配出嫌疑人的身份并获取嫌疑人的人脸特征,接着通过现场的摄像头提取现场拍摄的人脸特征作为待匹配人脸特征,利用嫌疑人的人脸特征在待匹配的人脸特征中进行匹配,从而获取现场摄像头拍摄到的嫌疑人的图像,并将该图像传输给执勤终端。本发明将特征提取的过程设置在摄像头,能够减少数据传输量,提升识别速度,同时,本发明通过手机电子围栏对嫌疑人的身份进行筛选,减少服务器不必要的运算。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安防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防领域,尤其是一种实时监控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维护与提升社会治安状况,侦查案件等的需要,公安部门一般会在人流密集的区域,如地铁站、火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对过往行人进行安全例行检查。目前,公安部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在路口设卡拦截行人,一一检查身份证等个人证件,这种检查方法不仅效率低下、检查信息单一,尤其在高峰时期会造成通道拥挤、排队滞留现象严重,而且属于一种侵入式检查方法,需要直接触及个人隐私,容易引起被检对象的抗拒心理,如果被检对象没有随身携带身份证等个人证件,会进一步延长单个对象的检查时间。因此,鉴于目前现状,急需一种能够实时、隐蔽且高效的实时监控系统,为公安部门打击犯罪提供创新型高科技手段。
其中,人脸识别技术可以隐蔽地识别行人的身份。目前现有技术的识别过程通常集中在服务器实现,如果将这样的技术方案应用在检测行人身份中,其运算量巨大并且需要占据大量的带宽资源,由于大量的运算和大量数据传输,会使得人脸识别系统识别效率低,不能保证识别的及时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的实时监控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所采取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
一种实时监控系统,包括:
服务器;
手机电子围栏,用于获取进入其检测范围内的移动设备的识别ID;
摄像头,用于拍摄图像以及在图像中提取待匹配的人脸特征;
执勤终端,用于接收和/或显示服务器发送的信息;
所述服务器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从手机电子围栏获取进入手机电子围栏检测范围内的移动设备的识别ID;
身份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识别ID进行身份匹配,得到嫌疑人的身份匹配结果;
第一查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身份匹配结果查询嫌疑人的人脸特征;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位于手机电子围栏的第一设定范围内的所有摄像头提取的待匹配的人脸特征;
特征匹配模块,用于根据嫌疑人的人脸特征在所述待匹配的人脸特征中进行匹配,得到特征匹配结果;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特征匹配结果获取摄像头拍摄的嫌疑人的图像;
发送模块,用于将嫌疑人的图像和/或嫌疑人的身份匹配结果发送至位于手机电子围栏的第二设定范围内的执勤终端。
进一步,所述根据所述识别ID进行身份匹配,得到嫌疑人的身份匹配结果,其具体为:
根据所述识别ID在嫌疑人数据库中进行查询,得到查询结果;
判断查询结果是否为空,若是,则返回第一获取模块处理;反之,则以查询结果作为嫌疑人的身份匹配结果。
进一步,所述服务器还包括统计模块和第二查询模块;所述统计模块用于将身份匹配结果和特征匹配结果进行统计,生成统计结果;所述第二查询模块用于查询统计模块的统计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烽火众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烽火众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412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