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总线的虚拟设备管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40985.X | 申请日: | 201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25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曲一萍;陈刚;张聪;刘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9/455 | 分类号: | G06F9/455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邓世燕 |
地址: | 610036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总线 虚拟 设备管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总线的虚拟设备管理方法,采用分布式作为整体架构,分层模型作为框架内部结构,在分层模型中,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通过定义清晰的接口进行调用和消息传递;框架整体架构分为框架运行实例和服务总线层,所述框架运行实例内部的层次分为设备抽象层、设备总线层、具体服务层,所述服务总线层位于任意位置,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实现并进行自动同步,提供对具体设备服务的抽象。本发明采用基于服务总线和设备总线的系统架构后,系统具有极强的抗损毁能力。系统弱化中心节点的作用,既可以单节点自成系统,也可以多节点自组织成系统。同时采用分布式数据服务和分布式数据处理减轻处理中心的压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虚拟设备管理与数据交互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传感器的广泛使用,各种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海洋等基于传感器的应用系统如雨后春笋,在集合大量传感器设备的综合管控系统场景中,可能遇到许多问题,尤其是在分布式系统中,节点多,节点中需要搭载不同设备以满足系统需求。不同的传感器设备或者同种传感器设备不同厂家都有各自业务需求,在设备的接入,数据读写,服务的提供都存在着差异,直接通过应用层与设备交互,开发量大,过多的关注设备的位置、数据传输方式等,不但封装性差,而且占用大量资源,影响系统效率,实时性也较差。面对大量的业务请求,操作不当,很容易引起冲突导致系统故障,如何实现多种设备的统一管理,通过提供的统一接口对设备的数据进行访问,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总线的虚拟设备管理方法,针对分布式服务部署存在需要专业管控能力,快速部署能力等特点,本发明提出设备虚拟化、服务虚拟化总线,实现对系统中的各节点和设备的可扩展、可配置和即插即用的能力,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可有效解决综合预警系统建设中存在的传感器接入、分布式处理和数据提供等方面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系统的基本的功能,没有任何的业务逻辑,用户可以不需要关心设备和框架、设备之间的交互,只需要关注业务实现即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双总线的虚拟设备管理方法,采用分布式作为整体架构,分层模型作为框架内部结构,在分层模型中,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通过定义清晰的接口进行调用和消息传递;框架整体架构分为框架运行实例和服务总线层,所述框架运行实例内部的层次分为设备抽象层、设备总线层、具体服务层,其中:所述设备抽象层提供对具体设备操作的静态方法,对于同一类型的设备生成相同的动态库供设备总线层调用;所述设备总线层通过设备虚拟化总线在系统中建立统一的设备访问标准,对挂载在节点上的各种设备统一管理,使得数据处理和服务集中在业务流程的处理上;所述具体服务层提供对具体设备的服务,对于不同设备通过调用设备总线层的设备功能接口来提供不同的服务;所述服务总线层位于任意位置,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实现并进行自动同步,提供对具体设备服务的抽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基于服务总线和设备总线的系统架构后,系统具有极强的抗损毁能力。系统弱化中心节点的作用,既可以单节点自成系统,也可以多节点自组织成系统。同时采用分布式数据服务和分布式数据处理减轻处理中心的压力。主要表现在下面一些方面:
1)系统中的数据服务分布在系统的各个节点中,并采用全系统统一的服务总线向应用提供服务。系统中任何一个节点可以访问全系统所有节点提供的数据服务。另外,服务总线可根据预设策略对分布在各节点的数据服务质量进行控制;架构监测各服务节点的带宽等各种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并及时调整服务访问策略保证服务质量。
2)通过设备虚拟化总线在系统中建立统一的设备访问标准,提供统一的设备访问接口,屏蔽设备通信、处理等的细节,使得数据处理和服务能集中在业务流程的处理上。并且由于采用设备总线的方式进行设备管理,因此系统能自动实现对外服务支持即插即用的能力。即当设备在线时相关服务自动生效向外提供服务,设备离线时相关服务自动失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409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