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7000千牛顿米能级强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39025.1 | 申请日: | 201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5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李贵兴;张生统;吕全义;柳建龙;申东阳;杨志龙;郑茂盛;徐向星;方彩霞;梁乾;靳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046 | 分类号: | E02D3/0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吴家伟 |
地址: | 810007 青海***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夯击 能级 满夯 强夯 正方形布置 正方形中心 回填 隆起 锤印 搭接 夯实 提锤 地基 | ||
本发明属于地基夯实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7000千牛顿米能级强夯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能级为7000千牛顿米的点夯方式进行第一遍夯击,夯击8次,夯点形式按5m×5m正方形布置,夯点间距5.0m;然后采用能极为7000千牛顿米的点夯方式进行第二遍夯击,夯击8次,夯点位于第一遍5m×5m正方形中心;最后采用能极为3500千牛顿米的满夯方式进行第三遍夯击,夯击2次,回填第一、第二遍夯坑后满夯,锤印搭接1/4。本发明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100mm,避免了夯击时夯坑周围地面发生过大的隆起,避免了因夯坑过深发生提锤困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基夯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7000千牛顿米能级强夯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
强夯法在处理地基尤其是加固大面积软弱地基方面由于具有加固效果显著、设备简单、节省劳力、节约材料、施工期短、施工费用低等优点而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强夯技术虽然在处理碎石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低饱和度粘土或粉土等地基的加固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于饱和粘土,特别是淤泥、淤泥质土和泥炭土等地基的加固尚存在争议,夯后孔隙水压力能否快速消散是决定强夯法在此类地基中加固成败的关键因素。强夯加固效果的评价可分为预测性和检测性评价。其中,预测性评价是指在施工前根据选定的施工参数和地基条件评价处理效果的理论和方法,它是强夯施工设计的理论依据,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但仍需工程实践进一步检验。检测性评价是对强夯后地基进行检测与评价,是检验地基处理是否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保证工程安全的必备工序。就湿陷性黄土强夯地基而言,检测性评价的核心内容是强夯地基承载力、有效加固深度和湿陷性,目前在这方面的成果也不少,但基本上仍然是依靠静载荷试验来定量评价强夯地基承载力,而采用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等检测方法大都是仅对强夯效果作出定性评价,或是借用当地勘察天然地基时的经验关系来估算强夯地基承载力。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现有技术对1-4m范围内湿陷性处理效果差。
现有技术对强夯地基含水率及湿陷系数缺乏检测性能,不能为强夯地基提供理论依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7000千牛顿米能级强夯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7000千牛顿米能级强夯方法步骤为:
(1)采用能级为7000千牛顿米的点夯方式进行第一遍夯击,夯击8次,夯点形式按5m×5m正方形布置,夯点间距5.0m;
(2)采用能极为7000千牛顿米的点夯方式进行第二遍夯击,夯击8次,夯点位于第一遍5m×5m正方形中心;
(3)采用能极为3500千牛顿米的满夯方式进行第三遍夯击,夯击2次,回填第一、第二遍夯坑后满夯,锤印搭接1/4。
进一步,所述夯击使用的夯锤为圆形铸铁锤,锤底面积为5.0m2,锤底直径2.5m。
进一步,所述夯击的停锤标准为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100mm,夯击时夯坑周围地面不能发生过大的隆起,若因夯坑过深发生提锤困难,则边夯边填。
进一步,遍夯间隔为3天。
进一步,试夯期间连续夯击,雨天不试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所述7000千牛顿米能级强夯方法夯击的地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所述7000千牛顿米能级强夯方法中夯击的地基含水率及湿陷系数检测方法,所述夯击的地基含水率及湿陷系数检测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390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