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2000千牛顿米能级强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39023.2 | 申请日: | 201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5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贵兴;张生统;吕全义;柳建龙;申东阳;杨志龙;郑茂盛;徐向星;方彩霞;李航;张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046 | 分类号: | E02D3/0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吴家伟 |
地址: | 810007 青海***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级 夯击 湿陷性 满夯 强夯 主夯 正方形布置 正方形中心 回填 锤印 搭接 夯实 地基 | ||
本发明属于地基夯实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12000千牛顿米能级强夯方法,第一遍夯击,主夯能级为12000千牛顿米,采用点夯,夯点形式按10m×10m正方形布置,夯点间距10m;第二遍夯击,主夯能级为12000千牛顿米,采用点夯,夯点位于第一遍10m×10m正方形中心;第三遍夯击,辅夯能级为6000千牛顿米,采用点夯,夯点间距5m×5m正方形;第四遍夯击,夯击能为3000千牛顿米,采用满夯,回填第一、二、三遍夯坑后满夯,锤印搭接1/4,每点2击。本发明能够消除1‑4m范围内湿陷性,平均干密度值为1.47g/m3,对1‑4m范围内湿陷性能够消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基夯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12000千牛顿米能级强夯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
强夯法处理地基是20世纪60年代由法国Menard技术公司首先创用的,这种方法是将很重的锤(一般为100~400kN)从高处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6~40m)给地基以冲击力和振动,从而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此法最初仅用于加固砂土和碎石土地基。经过十几年的应用与发展,它已适用于加固从砾石到黏性土的各类地基土,这主要是由于施工方法的改进和排水条件的改善,强夯法由于具有效果显著、设备简单、施工方便、适用范围广、经济易行和节省材料等优点,很快传播到世界各地。
黄土作为形成地表覆盖层的次生物质,其分布相当广泛。在我国黄土覆盖面积多达60万km2,占国土面积的6%以上,其中西北黄土高原是我国湿陷性黄土最集中的地区。因此,对湿陷性黄土的处理以及技术、经济上的探讨,是一个既现实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技术在建设中大量运用并取得巨大的成就。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现有技术中,不能能够消除1-4m范围内湿陷性。
对于12000千牛顿米夯能现有技术缺乏合理的实施方案,对于含水率及湿陷系数缺乏理论依据。
现有技术对于不同阶段夯能能级不能有效控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12000千牛顿米能级强夯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12000千牛顿米能级强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进行第一遍夯击,主夯能级为12000千牛顿米,采用点夯,夯点形式按10m×10m正方形布置,夯点间距10m,点夯的夯击数不少于10击;
步骤二:其次进行第二遍夯击,主夯能级为12000千牛顿米,采用点夯,夯点位于第一遍10m×10m正方形中心,点夯的夯击数不少于10击;
步骤三:然后进行第三遍夯击,辅夯能级为6000千牛顿米,采用点夯,夯点间距5m×5m正方形,每点10击;
步骤四:最后进行第四遍夯击,夯击能为3000千牛顿米,采用满夯,回填第一、二、三遍夯坑后满夯,锤印搭接1/4,每点2击。
进一步,所述第一遍、第二遍与第三遍夯击的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200mm。
所述夯击过程中夯坑周围地面均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所述在夯击过程中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如遇此情况可边夯边填。
所述试夯期间连续夯击,雨天严禁试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所述12000千牛顿米能级强夯方法的12000千牛顿米能级强夯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所述12000千牛顿米能级强夯方法的夯击的地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390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