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吸收止血纱布的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37883.2 | 申请日: | 201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8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鸣;陈升平;郑自立;佘振华;赵胜燕;常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祥禾卫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3/144 | 分类号: | D06M13/144;D06M11/38;D06M11/65;A61L15/40;A61L15/62;A61L15/42;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硕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7 | 代理人: | 徐园园 |
地址: | 453400 河南省新***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棉纱 碱化处理 改性处理 氧化反应 止血纱布 制备工艺 中和洗涤 可吸收 洗涤 浸渍 乙醇水溶液 后处理 常温常压 反应周期 浸泡清洗 离心脱液 灭菌处理 亚硝酸钠 氧化溶液 改性剂 无机酸 硝酸钠 异丙醇 碱化 烘干 催化剂 保温 浸泡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吸收止血纱布的制备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1)改性处理:在常温常压环境下将改性剂完全浸渍天然全棉纱布进行浸泡处理;(2)碱化处理:将上述改性处理过的天然全棉纱布置于盛有碱化反应液的反应容器中,保温进行碱化处理;(3)氧化反应处理:将上述碱化处理过的天然全棉纱布投入硝酸钠氧化溶液中,加入亚硝酸钠作为催化剂进行反应;(4)中和洗涤处理:将上述氧化反应处理过的天然全棉纱布用乙醇水溶液洗涤,加入无机酸洗涤至中性;(5)后处理:将上述中和洗涤过的全棉纱布经离心脱液后再用异丙醇浸泡清洗,经烘干和灭菌处理即得;该工艺既提高了反应速率,缩短了反应周期,又可大大提高临床使用时即溶即止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敷料的生产工艺,具体涉及一种可吸收止血纱布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可吸收止血纱布属于生物医用高分子可生物降解型材料,是由天然植物棉花纤维进一步通过物理、化学手段加工制成,经过γ射线灭菌后无菌包装。氧化纤维素是纤维素衍生物的一种,具有生物可降解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环境友好和无毒等特点,已被用于不少行业,特别是选择性氧化纤维素。单羧基纤维素是纤维素C6位伯羟基选择性氧化的产物,这种选择性氧化纤维素可以被活组织慢慢吸收,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常作为可吸收止血材料使用。
纤维素是由D-吡喃葡萄糖酐通过β-1,4苷键连接的立体规整性高分子化合物,在其大分子链中每个葡萄糖基环上有3个活泼的羟基,即两个仲羟基一个伯羟基。纤维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合成几千亿吨,是地球上最大一类的天然高分子。在人类日益重视环境保护,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纤维素类物质重又引起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兴趣。多种纤维素衍生物已被开发,并获得了实际应用,如醋酸纤维素、黏胶纤维素等。
纤维素衍生物,如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等,因这类高分子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和无毒性而使得其在健康产业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化学改性是获得这类具有特殊性能的高分子的有效方法。氧化反应,尤其是靶向选择性氧化反应,能选择性氧化纤维素大分子基环的葡萄糖残基上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羟基,而在特定位置引入新的官能团,如羧基、醛基、或羰基,这类纤维素的氧化物,引起独特结构可以使纤维素具有新的用途。
氧化纤维素是纤维素衍生物的一种,已被用于不少行业,如用于医疗业,作为医用可吸收止血纱布;用于烟草行业,作为天然烟草的替代品;用作照相纸离子交换材料;用作制备活性炭的原料等。它的另一大潜在用途是:由于在纤维素葡萄糖基环中引入了羧基这一活性基团,它可被用作纤维素进一步改性的中间产物,尤其是选择性氧化所得氧化纤维素。
纤维素的这一衍生物并不像醋酸纤维、黏胶纤维那样为人们所熟知,其主要原因是纤维素氧化过程中,伴随着纤维素大分子链的降解,使纤维素大分子链的性质发生变化,完全氧化的纤维素可溶于水。
国内可吸收止血纱布的发展由最早的不可吸收止血纱布,到动物源性可吸收止血纱布,再到目前市场上普遍应用的植物纤维素可吸收止血纱布。动物性原材料,如壳聚糖等,因其易于对人体产生排斥反应,以及可能携带动物源性疾病,曾在临床中多次出现问题,故已逐步被市场淘汰。目前市场主要以天然植物再生纤维素为主导,最终在体内被组织吸收分解为葡萄糖,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按照中国专利CN1186490公开的制备方法,医用即溶止血纱布是由羟乙基纤维素制成的,原料是医用脱脂纱布、环氧乙烷等。通过在低真空环境加入环氧乙烷对医用脱脂纱布进行化学改性,引入羟基亲水集团,制造了可溶的羟乙基纤维素——医用即溶止血纱布;该工艺反应条件温和,但由于使用大量环氧乙烷作为氧化剂使危险性加大,同时环氧乙烷残留量虽经洗涤,也难以保证完全没有物质或分子的遗留。众所周知,环氧乙烷不但有毒,而且易燃易爆,因此,该工艺虽然反应条件温和但危险性太大,产品也具有不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祥禾卫材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祥禾卫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378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