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二阶锥规划的波束赋形的鲁棒性自适应算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37355.7 | 申请日: | 201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08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杨茂标;黄永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7/08 | 分类号: | H04B7/08;H04B17/336;H04B17/391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二阶锥 规划 波束 赋形 鲁棒性 自适应 算法 | ||
1.一种基于二阶锥规划的波束赋形的鲁棒性自适应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构建接收端最大化信号干噪比的模型;
S2:获取模型所需参数;
S3:针对S2获取的参数中的误差,加入扰动矩阵,并考虑在最坏情况下整个接收端的最大化信干噪比模型,提高模型鲁棒性;
S4:引入矩阵分解方法,保证求解模型时参数具有半正定性的约束;
S5:根据步骤S2-S4可得矩阵参数重新构建优化模型;
S6:将S5所得模型转化为二阶锥规划问题;
S7:通过二阶锥规划迭代方式,计算阵列天线优化设计的权重向量;
步骤S1构建的接收端最大化信号干噪比的模型为:
其中w为整个模型关键的阵列天线优化设计的权重向量,Rs为期望信号的协方差矩阵,Ri+n为干扰和噪声的协方差矩阵,wH为w的共轭转置,i表示干扰,n表示噪声;
步骤S2参数的具体获取方式为:根据已知信号的方向计算获取期望信号的协方差矩阵Rs,但由于Ri+n实际上要获取是不可能的,所以用采样矩阵R取代,由于这种替代不会改变模型的单调性,即不会改变阵列天线优化设计的权重向量w,采样矩阵为:
其中,t为索引变量,T为采样个数,y(t)为阵列天线的接收信号,y(t)H为y(t)的共轭转置;
步骤S3的具体过程为:针对期望信号的协方差矩阵Rs和采样矩阵R实际中的误差,对这两个矩阵分别加入扰动矩阵Δ1,Δ2,提高模型的鲁棒性,并考虑在最坏情况下整个接收端的最大化信干噪比模型
其中N表示阵列天线的天线个数,Ω1表示Rs自身的不确定集,Ω2表示Ri+n自身的不确定集,γ表示R对应的扰动矩阵的误差上界,η表示Rs对应的扰动矩阵的误差上界;
步骤S4的具体操作为:在解模型时为保证Rs+Δ1的半正定约束,引入矩阵分解的方法为把Rs=QHQ分解为两个矩阵的乘积,其中,M为矩阵Q的秩,Ω表示Rs经过矩阵分解之后Q的不确定集,Δ为Q的扰动矩阵;
步骤S5所述的矩阵参数重新构建优化模型为:
其中,I表示单位矩阵;
步骤S6所述的将S5所得模型转化为二阶锥规划问题的具体过程为:
S6.1:将S5所得模型进行转换,得到的具体形式为:
s.t.t-η||w||≥1
||Qw||≥t.
S6.2:由S6.1中||Qw||≥t.为一个非凸集合,判断该问题是一个明显的非凸优化问题;
S6.3:引入不等式,将该问题转化为一个二阶锥规划问题;
引入的不等式为:
其中,w0是定义域里面的任意点;
转换后的二阶锥规划问题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阶锥规划的波束赋形的鲁棒性自适应算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的具体过程为:通过多次求解二阶锥规划形式的优化问题,并且用其最优解w*作为下次一次求解的w0;由S6.3所述不等式可得多次求解的方法是单调下降的;故二阶锥规划形式的优化问题的最优解可以通过多次迭代逼近原来的非凸优化问题,从而计算出阵列天线最优的权重向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3735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