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切增稠液体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235892.8 | 申请日: | 2018-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71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 发明(设计)人: | 高光珍;赵岩;程琳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A41D31/24 | 分类号: | A41D31/2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1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 核壳粒子 增稠液体 乳液 制备 粒子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剪切增稠液体 静电排斥作用 混合溶液中 真空干燥箱 表面形成 超声分散 超声作用 分散体系 剪切增稠 剪切作用 聚合物层 聚乙二醇 纳米颗粒 聚合物 分散相 氧化层 包覆 放入 核壳 去除 离子 削弱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切增稠液体的制备方法,聚乙二醇、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核壳粒子、在搅拌和超声作用下加入上述混合溶液中,搅拌和超声分散1‑2小时直至形成均匀的乳液,将乳液放入真空干燥箱中静置24小时,以去除分散体系中的气泡并获得剪切增稠液体。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核壳粒子为NiAl‑LDH/SiO2纳米颗粒。本发明采用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核壳粒子作为分散相,通过NiAl‑LDH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包覆在SiO2表面在SiO2微球表面形成一个聚合物层。聚合物氧化层在一定程度上大幅度削弱粒子间静电排斥作用,在剪切作用下SiO2核壳离子可以相互靠的更近,形成更大的粒子簇,因而产生更强的剪切增稠效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增稠液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切增稠液体(shearthickeningfluid,STF)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是一种固液混合状态的纳米粒子溶剂,通常将纳米SiO2:作为分散相,极性溶剂(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甘油等)作为分散介质,构成纳米SiO2分散体系。其在高速冲击下,表观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甚至由液相转变成同相,会呈现出很强的抗冲击性能;冲击力消除之后,又迅速从固相转变成液相。目前,剪切增稠液体已被逐渐引入到个体防护装甲中,其应用的关键技术在于先配制出具有先剪切变稀再剪切增稠流变性能的分散体系,目的是保证人体正常活动不增稠,而在有刀具、子弹等冲击时立即增稠,起到抗冲击效果,使个体防护装甲防护性和灵活性兼备;而且其粘度越大抗冲击性能越好。若使剪切增稠液体发挥以上性能,纳米SiO2必须稳定分散于分散介质中。但目前SiO2具有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表面积累了大量的正、负电荷,纳米颗粒的形状极不规则,这样造成了电荷的聚集。纳米颗粒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表现出强烈的表面效应,很容易发生聚集而达到稳定状态,从而团聚发生,进而降低液体的剪切增稠效应。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切增稠液体的制备方法,能够避免常规SiO2团聚现象,制备的液体具有较好的剪切增稠效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切增稠液体的制备方法,聚乙二醇、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核壳粒子、在搅拌和超声作用下加入上述混合溶液中,搅拌和超声分散1-2小时直至形成均匀的乳液,将乳液放入真空干燥箱中静置24小时,以去除分散体系中的气泡并获得剪切增稠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纸污水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核壳粒子制备方法为:
采用0.1mol/L的盐酸溶液、去离子水先后充分洗涤纳米二氧化硅粒子,过滤,真空干燥,得到酸化纳米二氧化硅粉末;
步骤2、取500g上述酸洗后得到SiO2粉末加入含有氢氧化钠0.4mol和碳酰胺0.1mol的混合碱溶液里超声30min,上述混合溶液在室温剧烈搅拌下加入50mL到含有硝酸镍0.75mol和硝酸铝0.25mol的盐溶液中得到悬浮液;
步骤3、将0.2mol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上述悬浮液里调节溶液的PH=10.5,然后在60℃晶化6小时后溶液冷却至室温,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离心,60℃下干燥24h,得到NiAl—LDH/ SiO2纳米复合材料。
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核壳粒子作为分散相,通过NiAl—LDH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包覆在SiO2表面在SiO2微球表面形成一个聚合物层。聚合物氧化层在一定程度上大幅度削弱粒子间静电排斥作用,在剪切作用下SiO2核壳离子可以相互靠的更近,形成更大的粒子簇,因而产生更强的剪切增稠效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师范大学,未经江苏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358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