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辐射酿酒酵母菌及其诱导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35487.6 | 申请日: | 201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4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丰俊东;邱亮;赵真田;周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8 | 分类号: | C12N1/18;C12N15/01;C12N13/00;C12N1/36;C12R1/865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酿酒酵母菌 耐辐射 诱导 放射性废物 生物处理 耐受性 放射性核素 微生物领域 辐照 培养环境 培养条件 吸附效果 诱导处理 同位素 锶离子 驯化 抗性 菌株 菌种 筛选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辐射酿酒酵母菌,属于微生物领域。通过辐照循环诱导处理的方法,筛选出耐辐射抗性酿酒酵母菌(Irradiated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Y‑7,通过进一步驯化诱导该耐辐酿酒酵母菌(Irradiated S.cerevisiae)Y‑7对培养环境中锶离子的耐受性,可达1000mg/L。实验表明此菌株在培养条件下对放射性核素锶(同位素)有非常好的吸附效果,从而证明了该菌种在放射性废物生物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耐辐射酿酒酵母菌的诱导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耐辐射酿酒酵母菌及其诱导方法。
背景技术
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在给人类带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放射性废水。放射性废水中主要含有U(铀),I(碘),Sr(锶)等高放射性和长半衰期核素,它们通常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很强的迁移能力,可以通过食物链,大气循环等多方式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通常对于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方式是蒸发—离子交换,然而,使用上述的方法处理一次后的出水很难达到国际允许排放标准(放射性活度小于3.7Bq/L)。利用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处理放射性废水虽然效率很高,但却要与常用的废水处理相技术相结合,如混凝沉淀,过滤,吸附等,使成本增加,产生泥浆量较大,其处理周期也会加长,并且用于处理低放射性废水时,往往操作费用和原材料成本相对较高。
近些年来,随着微生物的发展,利用微生物处理放射性废水中的放射性核素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是一种极其宝贵,开发能力巨大的自然资源。利用微生物处理重金属废水在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虽然微生物不能对重金属离子进行破坏或者消除,但是它们可以通过自身的结构或者在生长过程中改变重金属的化学或者物理特性影响他们在环境中的迁移,降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利用微生物作为吸附剂处理放射性废水,富集水溶液中的铀等放射性核素效率高,成本低,耗能少,没而且有二次污染。
微生物处理放射性核素在国内外都有研究,但是大多都是考虑培养后的静态吸附以及低放水平中的吸附效果,且研究核素大多集中在U(铀),Cs(铯)等常见元素。Sr离子作为反应堆裂变产物之一,具有很强的毒性和半衰期,利用微生物富集处理Sr元素的研究鲜有报道。利用微生物修复放射性的污染环境必须考虑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必须是强耐辐射的微生物;第二,微生物修复环境时不能威胁到公共安全,也不能产生二次污染。由于大多数的细菌对放射性比较敏感,因此它们修复放射性污染环境的能力会受到较大的限制。因此,需要从自然环境中去分离具有辐射抗性的微生物,或者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来改造一些微生物使之获得辐射抗性。目前尚无有关酿酒酵母菌及其在放射性核素吸附中应用的报导。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耐辐射酿酒酵母菌及其诱导方法,运用梯度诱导以及梯度驯化的方法诱导出酿酒酵母菌的辐射抗性,有效的解决了酿酒酵母菌在放射性核素吸附中的应用的问题。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辐射酿酒酵母菌,所述酿酒酵母菌对放射性核素锶具有吸附作用。
一种耐辐射酿酒酵母菌的诱导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选取原始菌株进行活化,然后接种至液体培养基培养至对数期,得到起始菌株;
2)对所述起始菌株进行辐照循环诱导处理,得到辐照抗性菌株;
3)使用含有重金属离子锶的培养液对所述辐照抗性菌株进行驯化培养。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的具体过程为:
2.1)将起始菌株震荡培养至对数期,无菌条件下选取多组菌液作为平行组,采用伽马放射性源60Co对起始菌株进行梯度辐照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354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