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光油相碳点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235356.8 申请日: 2018-10-23
公开(公告)号: CN109294570B 公开(公告)日: 2020-10-27
发明(设计)人: 郁彩艳;赵慧玲;白莹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大学
主分类号: C09K11/65 分类号: C09K11/65;B82Y20/00;B82Y40/00;H01L33/50
代理公司: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代理人: 郑园;王红培
地址: 475004 河***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黄光油相碳点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属于无机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相碳点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将无水柠檬酸、油胺、1‑十八烯置于三口瓶中,在N2气氛保护下,高温热解、碳化、自组装成碳点。本发明具有方法简单、原材料廉价的优点。所述的碳点具有优异的油相互溶性,解决了目前传统的水溶性碳点无法满足太阳能电池、LED/LCD显示、光电器件等领域有机相的难题,可以满足多个领域的应用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荧光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相互溶性碳点的制备方法及其在WLED照明、显示等领域的应用。

背景技术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的Walter A.Scrivens团队在2004年提纯单壁碳纳米管时偶然发现了一种具有荧光的纳米材料,经过进一步分离后,在365 nm紫外光激发下发出不同的荧光,并将其命名为“fluorescent carbon”(非专利文献1),随后证实该荧光纳米材料即是碳点。美国克莱姆森大学的Ya Ping Sun团队于2006年通过激光消融碳靶,成功合成出蓝光发射的 “carbon dots”(CDs),并首次将其命名为“碳点”(非专利文献2),自此,全世界范围内正式拉开了研究碳点的序幕。碳点是一种由内部碳核和包含丰富官能团(-COOH、-OH、-C=O-、-NH2等)及缺陷的无定形基质两部分组成的准球状纳米粒子,其内部碳核由sp2杂化的纳米碳结构(无定形或结晶)组成;碳点具有制备方法多样、制备过程简单、毒性小、光稳定性好、生物相容性优异、水溶性好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荧光标记、传感、生物医药、检测等领域,是继碳纳米管、富勒烯、石墨烯之后,最受关注的新型碳纳米材料之一(非专利文献3,4)。

碳点的制备方法多达数十种,如水热法、微波法、溶剂热法、等离子体法、电化学法、电弧放电法、激光消融法等,但是获得的碳点多为水溶性的(专利文献1-4),无法满足光电器件、光伏电池等领域的应用要求。目前虽然有少数关于油相互溶性碳点(以下简称为“油相碳点”)的报道(专利文献5-6),但是制备方法复杂,亟待制备出性能优异的油相碳点,使其满足更多领域的应用要求。

[非专利文献1] X.Y. Xu, R. Ray, Y.L. Gu, et al. Electrophoreticanalysis and purification of fluorescent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fragments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4, 126(40):12736-12737. [非专利文献2] Y.P. Sun, B. Zhou, Y. Lin, et al. Quantum-sizedcarbon dots for bright and colorful photoluminescence [J]. Journal of the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6, 128(24): 7756-7757.[非专利文献3] S.Y. Tao,S.J. Zhu, T.L. Feng, et al. The polymeric characteristics andphotoluminescence mechanism in polymer carbon dots: A review [J]. MaterialsToday Chemistry, 2017, 6:13-25.[非专利文献4] S.Y. Tao, S.J. Zhu, T.L. Feng,et al. The polymeric characteristics and photoluminescence mechanism inpolymer carbon dots: A review materials [J]. Materials Today Chemistry, 2017,6: 13-25.[专利文献1] CN201410005216.7,一种生物活性酶辅助微波法合成碳点的方法、由此制备的碳点及其应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大学,未经河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353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