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背光驱动方法及装置、显示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234840.9 | 申请日: | 2018-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62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 发明(设计)人: | 谷其兵;孟晨;孙伟;王光泉;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 驱动 方法 装置 显示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驱动方法及装置、显示设备,其中,所述背光驱动方法包括:接收通过串行外设接口发送的与第N帧图像数据对应的第N帧背光数据,其中,N为正整数;在第N帧液晶偏转之后,根据所述第N帧背光数据控制背光模组中相应区域进行对应亮度值的发光。用于解决现有背光驱动方法易导致图像拖影及眩晕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驱动方法及装置、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画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诸如电脑、电视等设备开始使用多分区背光来显示图像。具体来讲,Local Dimming(区域背光)技术往往利用数百个LED(Light 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组成的背光源代替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冷阴极荧光灯管)背光灯,组成背光的各LED可根据图像的明暗进行调节,在显示图像中的高亮部分对应的LED可以调节到最大亮度,而同时显示图像中的黑暗部分对应的LED可以相应降低亮度甚至关闭,以达到最佳的对比度。
目前,直接将Local Dimming技术应用在VR/AR近视距产品中,由于背光驱动背光晚到一到两帧执行,所以,背光数据与一到两帧后的液晶同步,而背光数据却与图像数据并不同步,从而导致MPRT(动态影像反应速度)较高,容易导致图像拖影及眩晕。
可见,现有背光驱动方法易导致图像拖影及眩晕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驱动方法及装置、显示设备,用于解决现有背光驱动方法易导致图像拖影及眩晕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驱动方法,包括:
接收通过串行外设接口发送的与第N帧图像数据对应的第N帧背光数据,其中,N为正整数;
在第N帧液晶偏转之后,根据所述第N帧背光数据控制背光模组中相应区域进行对应亮度值的发光。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串行外设接口接收第N帧图像数据对应的第N帧背光数据,在第N帧液晶偏转之后,便根据该第N帧背光数据控制背光模组中相应区域进行对应亮度值的发光。从而实现了图像数据与背光数据的同时发送并同帧执行,保证了背光与画面的同步,有效降低了MPRT,避免了图像拖影及眩晕情况的发生。
可选地,所述接收通过串行外设接口发送的与第N帧图像数据对应的第N帧背光数据,包括:
接收通过所述串行外设接口以整帧方式发送的所述第N帧背光数据。
可选地,所述接收通过串行外设接口发送的与第N帧图像数据对应的第N帧背光数据,包括:
接收通过所述串行外设接口以至少一个子帧方式发送的所述第N帧背光数据;其中,所述第N帧背光数据包括M个子帧,M为大于1的整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除了接收通过串行外设接口以整帧方式发送的第N帧背光数据外,还可以接收通过串行外设接口以至少一个子帧方式发送的第N帧背光数据,从而实现了对背光驱动的多样化控制方式。
可选地,所述接收通过所述串行外设接口以至少一个子帧方式发送的所述第N帧背光数据,包括:
接收通过所述串行外设接口以一个子帧方式发送的所述第N帧背光数据。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N帧背光数据中的第i子帧背光数据,i为不大于M的正整数;
在所述第i子帧背光数据对应的第i子帧液晶偏转之后,根据所述第i子帧背光数据控制所述背光模组中相应背光区域进行对应亮度值的发光。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驱动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348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下一篇: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