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依据悬浮球运动形态追踪定位渗漏通道入口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233973.4 | 申请日: | 2018-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8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 发明(设计)人: | 汤十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汤十力 |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03 | 代理人: | 傅尚新 |
| 地址: | 210029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运动形态 悬浮球 渗漏通道 追踪定位 垂直水平面 方法和装置 标准配件 定位置 堤坝 调换 配件 | ||
本发明提供依据悬浮球运动形态追踪定位渗漏通道入口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确定悬浮球运动形态率定位置,获取该位置典型悬浮球运动形态;步骤二,依据悬浮球运动形态在堤坝长度方向对渗漏通道入口进行追踪定位;步骤三,依据悬浮球运动形态在垂直水平面方向对渗漏通道入口进行追踪定位;步骤四,对渗漏通道入口精确定位;其中,步骤二和步骤三的顺序可根据需要调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装置的配件均为常用标准配件,价格低廉。操作简单,不需要技术专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灾防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依据悬浮球运动形态追踪定位渗漏通道入口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溃坝决堤往往给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渗漏通道的存在和发展是溃坝决堤的主要原因,及时封堵渗漏通道是确保大坝和堤防安全的主要技术手段。从渗漏通道的出口进行封堵,一般效果不佳;封堵渗漏通道的入口,往往能事半功倍。
准确定位入口是进行入口封堵的前提条件。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是潜水员探摸法。潜水员潜入水下,通过目测和身体感知,逐步探摸渗漏通道的入口。该方法受水下环境影响较大,特别是水体浑浊时,探摸难度很大。第二是伪随机流场法,该方法是在堤坝的内外布置电极,形成电流场,通过测量各点的电流密度,分析渗漏通道的入口。该方法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的测量分析专家;并且受到水体中、土体内不均匀介质的影响,做到精确定位也很困难。第三是雷达探测法,该方法是在堤坝的顶部采用雷达扫描,利用水、土介电常数的明显差异来确定渗漏通道的位置,从而确定渗漏通道的入口。但是由于堤坝的土体中往往含有较高的水分,使得准确确定渗漏通道的三维定位十分困难。此外,该方法设备昂贵,扫描操作和数据分析需要雷达技术专家。
本发明提供一种依据悬浮球运动形态追踪定位渗漏通道入口的方法和装置,检测方法简单易学,装置价格低廉,可通过多次重复操作,不断提高定位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依据悬浮球运动形态追踪定位渗漏通道入口的方法,另一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该方法应用的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依据悬浮球运动形态追踪定位渗漏通道入口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悬浮球运动形态率定位置,获取该位置典型悬浮球运动形态;
步骤二,依据悬浮球运动形态在堤坝长度方向对渗漏通道入口进行追踪定位;
步骤三,依据悬浮球运动形态在垂直水平面方向对渗漏通道入口进行追踪定位;
步骤四,对渗漏通道入口精确定位;
其中,步骤二和步骤三的顺序可根据需要调换。
进一步,所述的悬浮球在水中悬浮。
进一步,所述悬浮球的视密度范围为0.99-1.01g/cm3。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中,确定悬浮球运动形态率定位置的方法:根据堤坝渗漏通道出口的位置,确定开始检测的位置,在该位置30m以远的岸坡上任意确定一点,作为水体流速不受渗漏影响的位置即悬浮球运动形态率定位置。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中,获取该位置典型悬浮球运动形态的方法:将追踪定位器和辅助装置顺着岸坡下沉到率定位置,待追踪定位器在水中稳定后,启动前立面摄像头、释放悬浮球,通过摄像头观察悬浮球的运动形态。待典型悬浮球出现时,通过电脑录制典型悬浮球运动形态,该典型悬浮球运动形态作为率定的前立面悬浮球运动形态。然后停止前立面摄像头。
进一步,所述步骤二中依据悬浮球运动形态在堤坝长度方向对渗漏通道入口进行追踪定位的步骤如下:
(1)将追踪定位器和辅助装置顺着岸坡下沉到所述开始检测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汤十力,未经汤十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339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狭窄基坑的坑底抗隆起稳定性分析方法
- 下一篇:单轮耕整机翻耕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