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量子态远程操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33732.X | 申请日: | 201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75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发明(设计)人: | 周萍;焦显芳;吕舒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9/08 | 分类号: | H04L9/08;H04B10/7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蓝文苑 |
地址: | 530006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量子 远程 操控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量子通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量子态远程操控系统,通过科学合理设置量子正交测量模块、局域么正操作模块、贝尔基测量模块和量子操作模块,再结合可控远程操控策略,以非最大纠缠MS态为量子纠缠信道,依据可控远程量子态操控协议,在控制方的控制下实现量子态确定的远程操控。由于本系统的远程量子态操控协议受控制方控制,只有在与控制方合作的情况下才能完成量子态的可控远程操控,同时本系统无需基于理想状况下以最大纠缠信道为量子纠缠信道,因此与现有的量子态远程操控装置相比,本发明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效提高了通信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量子通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量子态远程操控系统。
背景技术
量子态是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的信息载体,加载在量子态上信息的安全受到了不确定性关系、不可克隆原理等量子力学基本原理的保障,因此可以保证通讯的绝对安全,其中量子态操控是量子通信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的量子态远程操控装置绝大多数都是基于理想状况下以最大纠缠信道为量子纠缠信道的远程操控系统,或者是基于部分纠缠态的量子态概率远程操控系统,而没有基于部分纠缠信道确定的量子态可控远程操作系统,主要原因在于难以找到合适的量子纠缠信道以及相匹配的量子测量方法。由于现有的量子态远程操控系统都是基于理想状况下,因此操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很差,造成了通信的效率较为低下,而且安全性也不高。同时当前的量子通信学术领域,关于光量子计算方法的研究也很多,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光量子计算及其算法实现》,作者:蔡昕东,时间:2015年5月,通常这类研究都只有光量子的详细算法,但无具体的基于非理想状况下的光量子操控系统,因此仍旧无法提高通信的效率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一种光量子态远程操控系统,通过科学合理设置量子正交测量模块、局域么正操作模块、贝尔基测量模块和量子操作模块,再结合可控远程操控策略,以非最大纠缠MS态为量子纠缠信道,依据可控远程量子态操控协议,在控制方的控制下实现量子态确定的远程操控。由于本系统的远程量子态操控协议受控制方控制,只有在与控制方合作的情况下才能完成量子态的可控远程操控,同时本系统无需基于理想状况下以最大纠缠信道为量子纠缠信道,因此与现有的量子态远程操控装置相比,本系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量子态远程操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贝尔基测量模块和第二贝尔基测量模块,所述第一贝尔基测量模块第一射出端、第二射出端分别与第一局域么正操作模块第四射入端、第三射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局域么正操作模块第二射入端与第一正交投影测量模块射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局域么正操作模块射出端与量子操作模块射入端连接,所述量子操作模块射出端与所述第二贝尔基测量模块第一射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贝尔基测量模块第一射出端、第二射出端分别与第二局域么正操作模块第三射入端、第四射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局域么正操作模块第二射入端与第二正交投影测量模块射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局域么正操作模块射出端与外部的量子储存装置射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贝尔基测量模块的第一射入端和第二射入端、第二局域么正操作模块射入端、第一正交投影测量模块射入端、第二正交投影测量模块射入端、第一局域么正操作模块第一射入端、第二贝尔基测量模块第二射入端分别用于与外部的光量子信号源第一至第七射出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民族大学,未经广西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337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