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固轴向移动床反应与再生装置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30209.1 | 申请日: | 201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85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刘铮;侯栓弟;胡立峰;唐晓津;毛俊义;朱振兴;张久顺;赵志海;李永祥;袁清;张同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8/08 | 分类号: | B01J8/08;B01J8/12;C10G50/00;C07C2/58;C07C11/02;C07C9/21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向 移动 反应 再生 装置 及其 应用 | ||
1.一种液固轴向移动床反应与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依次连接的轴向移动床反应器(1)、待生剂接收器(5)、催化剂再生器(4)和再生剂接收器(6),其中,再生剂接收器(6)的催化剂出口与轴向移动床反应器(1)的催化剂入口连通;
其中,轴向移动床反应器(1)设置有至少两个上下放置的催化剂床层(3),轴向移动床反应器(1)在每个催化剂床层(3)的上方设置有进料口(2);
相邻两个催化剂床层(3)之间设置有催化剂输送管(16)使得催化剂能够在轴向移动床反应器(1)中自上而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固轴向移动床反应与再生装置,其中,轴向移动床反应器(1)的反应物料出口与轴向移动床反应器(1)的最上方的进料口(2)连通以将轴向移动床反应器(1)得到的反应物料循环回轴向移动床反应器(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固轴向移动床反应与再生装置,其中,
相邻两个催化剂床层(3)之间设置有分离件(10),所述分离件(10)与催化剂输送管(16)连通,所述分离件(10)用于上游催化剂床层反应后物料和催化剂的分离,分离件(10)分离得到的催化剂通过催化剂输送管(16)向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固轴向移动床反应与再生装置,其中,相邻两个催化剂床层(3)之间设置有反应物料折流件(11),所述反应物料折流件(11)用于强化反应后物料和进料口(2)送入的液态新鲜原料的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固轴向移动床反应与再生装置,其中,所述反应物料折流件(11)包括主轴(111)和沿主轴轴向螺旋延伸的输送部件(11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固轴向移动床反应与再生装置,其中,所述反应物料折流件(11)包括多个折流板(113),多个折流板(113)沿轴向移动床反应器(1)的轴向倾斜设置,且多个折流板(113)相互之间交错设置以形成能够供反应物料通过的流道。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固轴向移动床反应与再生装置,其中,相邻两个催化剂床层(3)之间设置有催化剂分布件,所述催化剂分布件用于分散催化剂输送管(16)出口的催化剂;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分布件包括锥型分布挡板(12),所述锥型分布挡板(12)与催化剂输送管(16)同轴设置;进一步优选地,锥型分布挡板(12)与催化剂输送管(16)的数量相同;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催化剂分布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锥型分布挡板(12)下方的水平分布挡板(13),所述水平分布挡板(13)上设置有供催化剂通过的孔。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固轴向移动床反应与再生装置,其中,催化剂再生器(4)设置有新鲜催化剂进料口供新鲜催化剂进入催化剂再生器(4)中。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固轴向移动床反应与再生装置,其中,待生剂接收器(5)、催化剂再生器(4)和再生剂接收器(6)依次自上而下设置,待生剂接收器(5)、催化剂再生器(4)和再生剂接收器(6)之间的催化剂流通管线为垂直设置或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不小于40度倾斜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固轴向移动床反应与再生装置,其中,轴向移动床反应器(1)的催化剂出口与待生剂接收器(5)的催化剂入口的连通管线上设置有第一颗粒流量调节器(25);再生剂接收器(6)的催化剂出口与轴向移动床反应器(1)的催化剂入口的连通管线上设置有第二颗粒流量调节器(33);
优选地,所述第一颗粒流量调节器(25)和第二颗粒流量调节器(33)各自独立地为L型或近似L型的物料输送阀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3020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中空纤维膜缠绕压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