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脓毒症过度炎症反应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28699.1 | 申请日: | 201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16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清泉;徐霄龙;郭玉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9 | 分类号: | A61K36/8969;A61P31/04;A61P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于晓霞;于洁 |
地址: | 10001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脓毒症 过度 炎症 反应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脓毒症过度炎症反应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红人参:20‑40重量份,制附子:50‑70重量份,生大黄:30‑40重量份,泽兰1‑3重量份,茯苓2‑4重量份,黄精2‑4重量份,本发明的复方中药组合物,通过动物实验模型验证,与目前的参附黄注射液相比,可以有效的降低血液炎性因子指标(抗炎介质IL,早期促炎性介质TNF),疗效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脓毒症过度炎症反应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脓毒症(sepsis)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临床上证实有细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虽然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但是一旦发生后,其发生发展遵循其自身的病理过程和规律,故从本质上讲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性因素的反应。
脓毒症发生率高,全球每年有超过1800万严重脓毒症病例,美国每年有75万例脓毒症患者,并且这一数字还以每年1.5%~8.0%的速度上升。脓毒症的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全球每天约14,000人死于其并发症,美国每年约21.5万人死亡。据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脓毒症的病死率已经超过心肌梗死,成为重症监护病房内非心脏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尽管抗感染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脓毒症的病死率仍高达30%~70%。脓毒症治疗花费高,医疗资源消耗大,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已经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因此,2001年欧洲重症学会、美国重症学会和国际脓毒症论坛发起″拯救脓毒症战役″(survivin重量份sepsis campain,SSC),2002年欧美国家多个组织共同发起并签署″巴塞罗那宣言″,并且进一步制定基于对脓毒症研究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不断更新脓毒症治疗指南即SSC指南,以改进脓毒症的治疗措施,降低脓毒症的死亡率。
复方中药中大承气颗粒,促进合剂(厚朴、大黄为主药),能够降低大鼠体内的细菌易位率,
参附黄注射液(人参、附子、大黄三药合用),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主要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症(感染性、失血性、失液性休克等);也可用于阳虚(气虚)所致的惊悸、怔忡、喘咳、胃疼、泄泻、痹症等。已经有研究(参附黄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的器官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研究证明参附黄注射液对脓毒症有干预作用;欧阳永红等(″温脾汤加为治疗脓毒症患者急性肠胃损伤的临床研究观察″,冯祥兴,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提出一种以附子和大黄为君、芒硝、当归和干姜为臣,人参、枳实、黄芪及砂仁为佐组成的温脾汤用于治疗脓毒症患者急性肠胃损伤;张朝晖等(″衡炎方对严重脓毒症免疫调控的前瞻性研究″,张朝晖等,《中国危重急救医学》,2011年02月)提出一种衡炎方(组成为:僵蚕、蝉蜕、姜黄、大黄、黄芪、麦冬、红参、牡丹皮、桃仁、红花等)可以减轻脓毒症患者全身的炎症;蔡阳平等(″温阳益气、通腑降浊法治疗严重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临床应用的探讨″,蔡阳平等,《现代中医临床》,2014年07月)提出了一种参附黄方合剂,核心药物为人参,附子、大黄。在此方上可以配以山药、黄芪、炒白术等加强益气功效,还可以配以干姜、细辛、肉桂等温阳组分加强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脓毒症急性肠胃损伤。
虽然目前市场存在利用以人参、附子、大黄等原料制备的中药用于治疗脓毒症导致的炎症,但效果不是很理想,申请人经过不断探索,提出一种对治疗脓毒症导致的炎症具有显著作用的中药药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脓毒症过度炎症反应的中药组合物,在目前已有的参附黄注射液的基础上,进行配方优化,进一步提高疗效。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降低脓毒症过度炎症反应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红人参:20-40重量份,制附子:50-70重量份,生大黄:30-40重量份,泽兰1-3重量份,茯苓2-4重量份,黄精2-4重量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286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