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井地联合储层描述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28362.0 | 申请日: | 201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75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军;王振彪;李世银;杨凤英;高宏亮;关宝珠;赵龙飞;丁肇媛;肖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50 | 分类号: | G01V1/50;G01V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丹;黄健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合 描述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井地联合储层描述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地震数据;根据井中地震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速度模型、各向异性模型;根据井中地震数据进行波场分离,得到下行纵波;根据下行纵波,得到球面扩散因子、吸收衰减因子以及反褶积算子;根据球面扩散因子、吸收衰减因子以及反褶积算子对地面地震数据进行补偿处理,得到补偿处理后的地面地震数据;根据补偿处理后的地面地震数据,更新速度模型以及各向异性模型;根据更新后的速度模型以及各向异性模型对补偿处理后的地面地震数据进行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再根据重新处理后的地面地震数据得到用于描述储层的描述信息,从而实现对储层的精细描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观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地联合储层描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勘探是指人工激发地震波,通过观测和分析人工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规律,描述地下储层的性质和形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现有技术中经常使用地面地震数据实现对地下储层的描述,然而因为地面地震数据因近地表起伏、吸收衰减和干扰严重,地震波场特征受复杂构造和火成岩体等影响而失真,无法准确获取地层真实信息,从而无法实现对储层精确的描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井地联合储层描述方法,以克服解决地面地震数据对进行储层描述时无法准确获取地层真实信息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井地联合储层描述方法,包括:
获取地震数据,所述地震数据包括地面地震数据与井中地震数据;
根据所述井中地震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速度模型、各向异性模型,所述速度模型用于指示地震波在井中各地层中的传播速度,所述各向异性模型用于指示各地层的各向异性;
根据所述井中地震数据进行波场分离,得到下行纵波;
根据所述下行纵波,得到球面扩散因子、吸收衰减因子以及反褶积算子;
根据所述球面扩散因子、吸收衰减因子以及反褶积算子对所述地面地震数据进行补偿处理,得到补偿处理后的地面地震数据;
根据所述补偿处理后的地面地震数据,更新所述速度模型以及所述各向异性模型;
根据更新后的速度模型以及各向异性模型对所述补偿处理后的地面地震数据进行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得到用于描述储层的描述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球面扩散因子、吸收衰减因子以及反褶积算子对所述地面地震数据进行补偿处理,得到补偿处理后的地面地震数据,包括:
依次根据所述球面扩散因子对所述地面地震数据进行球面扩散补偿处理、根据所述吸收衰减因子对所述地面地震数据进行吸收衰减补偿处理以及根据所述反褶积算子对所述地面地震数据进行反褶积处理,得到补偿处理后的地面地震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补偿处理后的地面地震数据,更新所述速度模型以及所述各向异性模型,包括:
对所述补偿处理后的地面地震数据进行动校正,得到剩余动校正量;
根据所述剩余动校正量更新所述速度模型以及所述各向异性模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井中地震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速度模型、各向异性模型,包括:
对所述井中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井中地震数据;
根据所述井中地震数据获取直达波信息和各向异性信息,所述直达波信息包括直达波的初至时间和深度,所述各向异性信息包括各炮点至各检波点的各向异性时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283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易失性存储器装置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吸附式广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