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D打印血管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28057.1 | 申请日: | 201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07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胡俊;王富友;袁继超;范华全;李光建;赵欢;李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90 | 分类号: | A61F2/90;A61L27/06;A61L27/50;A61L33/04;A61L33/08;B33Y10/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谭科学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印 血管 支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3D打印血管支架,属于对人体管状结构提供开口或防止塌陷的装置的技术领域,包括采取3D打印制成的支架前段和支架后段,以及设置支架前段与支架后段之间可以折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支架前段和支架后段均为包括支撑内层和抗凝外层的双层结构,所述支撑内层为多孔的网状结构,所述抗凝外层嵌入支撑内层的网孔中。本发明将支架设为支架前段和支架后段的组合结构,并通过可以折弯的连接部,使两者之间可相互旋转,从而实现支架的折弯,使该支架可以放置在血管的折弯位置上,从而提高了适应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人体管状结构提供开口或防止塌陷的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取3D打印适应性强的血管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普遍呈上升趋势。但随着寿命的延长,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急骤加大,严重困扰着人们的生活。针对严重的患者,现有技术基本采取支架对血管内壁形成支承或扩张以降低血管内压、提高血液的流动能力,达到缓解或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现有支架的构建主要有脱细胞基质法、细胞膜片法、微流体法、静电纺丝和3D打印等多种技术,虽然可以达到上述的目的,但脱细胞基质法、细胞膜片法、微流体法、静电纺丝具有共同的缺点:构建时间长,效率低,且与血管的匹配水平差;3D打印方法无法获得良好力学性能和生物相溶性差的问题。
针对3D打印方法,也有专利提出采取3D打印并结合静电纺丝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在该方案中,并没有公开如何有效的获取血管的三维数据和如何适应具有折弯区域血管的解决方案,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打印血管支架,采取特殊的结构设计,使支架具有较强的折弯能力,且方向不受限,可适应血管上任何部位的安放,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折弯适应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D打印血管支架,包括采取3D打印制成的支架前段和支架后段,以及设置支架前段与支架后段之间可以折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支架前段和支架后段均为包括支撑内层和抗凝外层的双层结构,所述支撑内层为多孔的网状结构,所述抗凝外层嵌入支撑内层的网孔中。
进一步,所述支架前段和支架后段为圆筒柱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圆筒柱状结构由环状梁和支承梁组成,环状梁和支承梁均设置多个,多个环状梁平行设置,多个支承梁平行设置、且均布在任一所述环状梁的圆周上。
或者,所述圆筒柱状结构由环状梁和支承梁组成,环状梁设置一个、支承梁设置多个,多个支承梁均布在所述环状梁的圆周上。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为采取3D打印制成的多孔圆直管,所述多孔圆直管的两端分别与支架前段和支架后段连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为采取3D打印制成的线束,线束的两端分别与支架前段和支架后段连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支撑内层为采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骨架,所述抗凝外层为均匀且等厚地打印在骨架外部表面并完全包裹的抗凝包裹材料。
进一步,所述可降解材料为镁基合金或铁基合金。
进一步,所述外层包裹材料包括基材及混合在基材中的罗格列酮和抗凝材料,所述抗凝材料为乙二胺四乙酸、草酸钠、肝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280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联动式假肢手
- 下一篇:一种改善血液流通的载药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