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极层叠体的制造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26877.7 | 申请日: | 201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417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芳贺健吾;朝立英树;林昭司;井上裕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04 | 分类号: | H01M4/04;H01M4/139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李英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层叠 制造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极层叠体的制造装置和方法。制造电极层叠体的装置是用辊压制包含集电体层和配置于集电体层的至少一个表面的活性物质层的带有活性物质层的集电体层的电极层叠体的制造装置,在与活性物质层接触的辊的表面存在平均粗糙度为0.16μm以下的类金刚石碳膜,或者在辊与活性物质层面之间配置压制用片材,在与活性物质层接触的压制用片材的表面存在平均粗糙度为0.16μm以下的类金刚石碳膜。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极层叠体的制造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的个人电脑、摄像机和移动电话等信息关联设备和通信设备等的快速普及,作为其电源利用的电池等电化学元件的开发受到了重视。另外,在汽车产业界等中,用于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的高输出且高容量的电池的开发也在不断发展。现在,在各种电池中,从能量密度高的观点出发,锂电池受到关注,日益要求高输出化、高容量化等电池性能的提高。
关于在集电体层的至少一面具有包含活性物质和粘结剂树脂的活性物质层的电极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在日本特开2014-102992中公开了采用配置在集电体层的一面侧的第一辊和配置在该集电体层的另一面侧的第二辊对在集电体层的至少一面涂布有活性物质层的带有活性物质层的集电体层进行压制。
另外,在日本特开平10-012224中,公开了在辊压时为了抑制包含正极活性物质或负极活性物质的活性物质层粘着在辊表面,使用辊芯和在设置于辊芯的外侧的表面包含陶瓷系材料的被覆层。
进而,在日本特开2015-178093中公开了在利用辊对包含溶剂的涂膜材料进行轧制、将涂膜材料转印于被涂布物的制造装置中,用类金刚石碳膜被覆辊的表面。
发明内容
用辊压制具有集电体层和配置于集电体层的至少一个表面的活性物质层的带有活性物质层的集电体层时,构成活性物质层的材料有可能附着于辊的表面。
在本公开中,公开了下述内容。
本公开的第一方案为电极层叠体的制造装置,其包括构成为压制带有活性物质层的集电体层的辊,该带有活性物质层的集电体层包含集电体层和配置于上述集电体层的至少一个表面的活性物质层。具有平均粗糙度为0.16μm以下的类金刚石碳膜。上述类金刚石碳膜位于与上述活性物质层接触的上述辊的表面,或者在上述辊与上述活性物质层之间配置压制用片材,在与上述活性物质层接触的上述压制用片材的表面存在平均粗糙度为0.16μm以下的类金刚石碳膜。
上述第一方案中,上述类金刚石碳膜的显微维氏硬度Hv可以为1800以上。
上述第一方案中,上述类金刚石碳膜的显微维氏硬度Hv可以为4000以下。
上述第一方案中,上述辊的表面的温度可以在160℃以上且250℃以下的范围。
上述第一方案中,上述辊可以构成为:采用上述辊的压制的线压力在9kN/cm以上且60kN/cm以下的范围。
上述第一方案中,在上述类金刚石碳膜与上述辊或上述压制用片材的表面之间可包含含有金属氮化物、铬、硅或碳化钨的膜。
上述第一方案中,上述活性物质层可包含硫化物固体电解质。
本公开的第二方案为电极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用辊压制带有活性物质层的集电体层,该带有活性物质层的集电体层包含集电体层和配置于上述集电体层的至少一个表面的活性物质层。在与上述活性物质层接触的上述辊的表面存在平均粗糙度为0.16μm以下的类金刚石碳膜,或者在上述辊与上述活性物质层之间配置压制用片材的情况下,在与上述活性物质层接触的上述压制用片材的表面存在平均粗糙度为0.16μm以下的类金刚石碳膜。
上述第二方案中,上述活性物质层可包含硫化物固体电解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268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