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弧/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用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26439.0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17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祝力伟;李静;王新南;朱知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2C14/00 | 分类号: | C22C14/00;C22C1/03;C22F1/18;B33Y70/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李建英 |
地址: | 10009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弧 电子束 熔丝增材 制造 钛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电弧/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用钛合金,其特征在于,该钛合金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铝6.1%~6.8%,钒3.8%~5.0%,锆0.5%~2.5%,氧0.08%~0.11%,余量为钛和杂质,其中,杂质的重量百分比为:铁≤0.25%,碳≤0.08%,氮≤0.03%,氢≤0.0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弧/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用钛合金,其特征在于,钛合金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铝6.1%~6.4%,钒3.9%~4.6%,锆1.2%~1.8%,氧0.09%~0.11%,余量为钛和杂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弧/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用钛合金,其特征在于,钛合金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铝6.2%~6.8%,钒4.1%~4.7%,锆0.9%~1.5%,氧0.08%~0.10%,余量为钛和杂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弧/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用钛合金,其特征在于,钛合金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铝6.6%~6.8%,钒4.4%~4.9%,锆0.6%~1.3%,氧0.08%~0.11%,余量为钛和杂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弧/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用钛合金,其特征在于,钛合金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铝6.5%~6.8%,钒4.3%~4.8%,锆1.9%~2.4%,氧0.08%~0.10%,余量为钛和杂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弧/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用钛合金,其特征在于,钛合金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铝6.1%~6.7%,钒3.8%~4.5%,锆1.6%~2.2%,氧0.09%~0.11%,余量为钛和杂质。
7.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弧/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用钛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熔炼:原材料按照重量百分比为:铝6.1%~6.8%,钒3.8%~5.0%,锆0.5%~2.5%,氧0.08%~0.11%,余量为钛,进行混合配料后压制成电极,经真空自耗电弧炉熔炼2~3次后得到铸锭;
步骤2,开坯:将铸锭在(α+β)/β相变点以上100℃~200℃加热后,进行2~3火次开坯,每火次变形量为20%~40%,每火次终锻温度不低于880℃,得到棒坯;
步骤3,改锻:将棒坯在(α+β)/β相变点以下20℃~50℃加热后,进行3~8火次改锻,每火次变形量为30%~55%,每火次终锻温度不低于820℃,得到棒材;
步骤4,轧制:将棒材在(α+β)/β相变点以下30℃~60℃加热后,进行多道次轧制,终轧温度不低于780℃,得到盘条;
步骤5,中间退火:将盘条在750℃~850℃加热15min~40min后,出炉空冷;
步骤6,拉拔:对中间退火后的盘条在(α+β)/β相变点以下60℃~200℃采用管式电阻炉通过式加热,进行多道次拉拔,每道次直径压下量为0.1mm~0.16mm,得到直径为0.8mm~3mm的钛合金丝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弧/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用钛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原材料为:钛以海绵钛、TiO2形式加入,铝、钒以Al-V中间合金形式加入,铝不足部分由纯铝补充,锆以海绵锆形式加入,氧以TiO2形式加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2643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