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岩质边坡新型生态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224522.4 | 申请日: | 2018-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4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 发明(设计)人: | 黄河;尹鸿达;胡勇;李检保;曾霄;王观次;佘岳军;许可;易文伟;潘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岳阳市公路桥梁基建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5/74;E02D3/10 |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欧阳迪奇 | 
| 地址: | 414021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岩质边坡 基质土 三合土 竹材 框格梁 格网 竹筋 防护结构 新型生态 生土 铺设 可持续性发展 土工合成材料 我国建筑行业 工程应用 固定基质 生态防护 我国农村 自然状况 最底层 低碳 框体 平铺 分隔 施工 嵌入 混凝土 钢筋 体内 节能 环保 渠道 农村 | ||
1.一种岩质边坡新型生态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三合土框格梁(4)、竹筋格网(7)、基质土(8)和植生土(9);所述的三合土框格梁(4)突出的设置于岩质边坡(1)上,并将岩质边坡(1)表面分隔为多个框体,所述的基质土(5)铺设于框体内作为最底层,所述的竹筋格网(7)平铺于整个岩质边坡上并嵌入至三合土框格梁(4)内,且竹筋格网处于基质土(5)内以固定基质土(5),所述的植生土(9)铺设于基质土(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质边坡新型生态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竹筋锚杆(2),所述的竹筋锚杆(2)一端设置于三合土框格梁(4)内,另一端固设于岩质边坡(1)的坡体的钻孔内,所述的钻孔内还填注有三合土灌浆体(3)以固定竹筋锚杆(2),所述的三合土灌浆体(3)和三合土框格梁(4)中的三合土由黏性土、熟石灰及天然细砂组成,质量比为1:3: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岩质边坡新型生态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长条状的竹片(5),所述的竹片设置于三合土框格梁(4)内,且在与竹筋锚杆(2)交接处通过竹藤捆绑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质边坡新型生态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覆垫层(10)和竹筋U型锚钉(12),所述的上覆垫层(10)覆盖于植生土(9)上,所述的竹筋U型锚钉(12)从上覆垫层(10)上插入至基质土(8)上中以固定上覆垫层(10),所述的上覆垫层是由长条状的竹片(5)将水稻杆或麦秆平铺捆扎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质边坡新型生态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管(6),所述的排水管(6)设置于三合土框格梁(4)内,并使三合土框格梁(4)分隔出的每个框体均至少连通相邻的一个框体或框体外部空间,排水管(6)是由竹节被打通的直径为5cm~6cm的竹筒加工制作而成,长度为12cm~1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质边坡新型生态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沟,所述的排水沟设置于岩质边坡(1)底部并沿边坡底部边缘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岩质边坡新型生态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竹筋锚杆(2)是将龄期不低于3年的毛竹加工成宽度为30mm~40mm,厚度为5mm~8mm,长度为50cm~60cm的竹条并晾干,然后在竹条表面涂覆一层改性沥青涂料并干燥后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岩质边坡新型生态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竹片(5)是将龄期不低于3年的毛竹加工成宽度为10mm~15mm,厚度为5mm~8mm,长度为300cm~400cm的竹片并晾干,然后在竹片表面涂覆一层改性沥青涂料并干燥后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质边坡新型生态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竹筋格网(7)是将龄期不低于3年的毛竹加工成宽度为8mm~10mm,厚度为5mm~8mm的竹条并晾干,然后在竹条表面涂覆一层改性沥青涂料,待改性沥青涂料干燥后编织成竹筋格网,每一格网片尺寸为:(20~25)cm×(20~25)cm。
10.一种岩质边坡新型生态防护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①、清理平整岩质边坡(1);
步骤②、在坡面上设置多个(80~120)cm×(80~120)cm见方的框格梁位置,并在框格梁位置上打出多个用于安放竹筋锚杆(2)的孔,在孔中安放竹筋锚杆(2)后浇筑三合土灌浆体(3),形成锚杆支护体系,竹筋锚杆(2)端头伸出坡面部分作为竹片(5)的绑扎点;
步骤③、按框格梁放线位置将竹片(5)布置好,并将竹片(5)与竹筋锚杆(2)端头伸出坡面部分采用竹藤进行绑扎,同时将竹筋格网(7)铺设于整个坡面上,并采用竹藤将竹筋格网(7)与竹片(5)绑扎在一起,然后在预设位置浇筑三合土框格梁(4),竹片(5)浇筑于三合土框格梁(4)内,三合土框格梁(4)的宽度为12cm~15cm,高度为15cm~18cm;
步骤④、在三合土框格梁(4)内设置排水管(6),排水管两端连通两个相邻的三合土框格梁(4),排水管间距为1m~2m;
步骤⑤、将基质土(8)喷播于三合土框格梁(4)形成的中空空间内,基质土(8)的厚度与三合土框格梁(4)高度一致,植生土(9)喷播在基质土(8)表层;
步骤⑥、使用竹片(5)将水稻杆或麦秆平铺捆扎编制上覆垫层(10),并将上覆垫层(10)覆盖于植生土(9)上,然后采用竹筋U型锚钉(12)将上覆垫层(10)固定于基质土(8)上;
步骤⑦、在边坡底部施做排水沟(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岳阳市公路桥梁基建总公司,未经岳阳市公路桥梁基建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2452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工程垂直电梯井修复加固方法
- 下一篇:一种边坡修复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