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维码支付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24101.1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7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王艳辉;胡贵超;赵明;杨春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32 | 分类号: | G06Q20/32;G06Q20/38;H04L29/06;H04N21/254;H04N21/2543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莎日娜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东城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付管理 二维码 联网 反馈结果 用户终端 页面 联网服务器 支付服务器 服务权限 支付方式 校验码 协议转换服务器 发送 操作完成 接收用户 面向目标 选择操作 页面发送 跳转 扫描 互联网 分配 服务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维码支付方法及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互联网,包括用户终端扫描支付二维码后跳转至视联网支付管理页面,并接收用户在所述视联网支付管理页面中对目标支付方式的选择操作,通过视联网支付管理页面向目标支付方式对应的支付服务器发送付款请求;支付服务器依据付款请求进行付款操作,并在付款操作完成后,向视联网支付管理页面发送付款反馈结果;视联网支付管理页面通过协议转换服务器,将付款反馈结果发送至视联网服务器;视联网服务器依据付款反馈结果为用户终端分配一个服务权限校验码,以供用户终端依据服务权限校验码获取对应的服务。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二维码支付方法,可实现在视联网中的二维码支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二维码支付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二维码是一个近几年来移动设备上超流行的一种编码方式,它比传统的条形码能存更多的信息,也能表示更多的数据类型。二维条码/二维码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点。目前二维码支付已广泛应用到互联网中。
但随着视联网的快速发展,视联网中也可能会推出一些基于视联网的类似于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付费服务业务,而现有技术无基于视联网的二维码支付方案,不便于用户对基于视联网的服务业务进行付费。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二维码支付方法及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二维码支付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视联网,所述方法包括:用户终端扫描支付二维码后跳转至视联网支付管理页面,并接收用户在所述视联网支付管理页面中对目标支付方式的选择操作,通过所述视联网支付管理页面向所述目标支付方式对应的支付服务器发送付款请求;所述支付服务器依据所述付款请求进行付款操作,并在所述付款操作完成后,向所述视联网支付管理页面发送付款反馈结果;所述视联网支付管理页面通过协议转换服务器,将所述付款反馈结果发送至视联网服务器;所述视联网服务器依据所述付款反馈结果为所述用户终端分配一个服务权限校验码,以供所述用户终端依据所述服务权限校验码获取对应的服务。
可选地,所述视联网支付管理页面通过协议转换服务器,将所述付款反馈结果发送至视联网服务器的步骤,包括:所述视联网支付管理页面将所述付款反馈结果发送至所述协议转换服务器;所述协议转换服务器将所述付款反馈结果,由互联网数据格式转换为视联网数据格式;所述协议转换服务器通过所述视联网,将转换后的所述付款反馈结果发送至所述视联网服务器。
可选地,在所述视联网服务器依据所述付款反馈结果为所述用户终端分配一个服务权限校验码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视联网服务器生成响应数据包,并通过所述视联网将所述响应数据包发送至所述协议转换服务器,其中所述响应数据包中携带所述服务权限校验码;所述协议转换服务器将所述响应数据包由视联网数据格式转换为互联网数据格式,并通过互联网将转换后的所述响应数据包发送至所述视联网支付管理页面;所述视联网支付管理页面接收所述响应数据包,并从所述响应数据包中解析得到所述服务权限校验码,通过所述服务权限校验码获取对应的服务。
可选地,所述服务权限校验码是为所述用户终端提供所请求的服务进行响应的视联网终端的标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241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