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海藻酸的氮磷钾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23004.0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1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李进;段婷婷;梁燕秋;郑超;蔺中;钟来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刘瑶云;陈伟斌 |
地址: | 524088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氮磷钾复合肥 海藻酸 制备 海藻 消化反应 混合液 消化 复混 废弃 农业可持续发展 预处理 后处理 氮磷钾肥 海藻资源 营养均衡 优质环保 保肥 氮肥 藻酸 增效 钾肥 抗病 磷肥 过滤 肥料 无公害 增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海藻酸的氮磷钾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含海藻酸的氮磷钾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海藻预处理后进行消化反应,过滤后得到海藻消化滤液;所述消化反应的温度为50~60℃,时间为2~5 h;S2.将海藻消化滤液、氮肥、磷肥、钾肥和pH调节剂复混,得到混合液;S3.将混合液后处理,得到含海藻酸的氮磷钾复合肥。本发明为实现废弃海藻资源的高值化,以废弃海藻为主要原料,提供了一种含海藻酸的氮磷钾复合肥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是先将海藻于50℃~60℃消化2~5 h,然后与氮磷钾肥复混。所制备的含海藻酸的氮磷钾复合肥中海藻酸的含量较高,具有营养均衡、抗病增产、保肥增效、绿色无公害的优点,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优质环保肥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含海藻酸的氮磷钾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海藻是在海洋中生长的低等光合植物,含有陆地植物所具有的营养元素,还含有钾、镁、碘、锌、钛、锰等微量元素,以及海藻酸、海藻甘露醇和海藻多糖等活性物质。
海藻种类繁多且生长迅速,并且海滨城市中含大量氮磷等营养元素的生活废水排入近海,加速了海藻的生长繁殖。目前,大量海藻在我国多处海岸带及沙滩均出现过季节性侵袭的情况,如近几年每年的1~3月份,广西北海多处海滩就遭到大量绿色海藻侵袭,严重时甚至绵延数公里。此类海藻大面积覆盖近海及海滩的情况也发生在我国的其它海滨地区,这会改变滨海地区的海岸带及沙滩原有环境,对其生态环境及旅游业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时,大量的废弃海藻严重造成了资源浪费。
因此,需要将海岸带及沙滩上的废弃海藻利用起来,实现废弃物海藻的高值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废弃海藻影响生态环境并造成资源浪费的缺陷,将废弃海藻利用起来,提供一种含海藻酸的氮磷钾复合肥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实现了废弃物海藻的高值化。由该制备方法所制得的含海藻酸的氮磷钾复合肥具有营养均衡、抗病增产、保肥增效、绿色无公害的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海藻酸的氮磷钾复合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含海藻酸的氮磷钾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 将海藻预处理后进行消化反应,过滤后得到海藻消化滤液;所述消化反应的温度为50~60 ℃,时间为2~5 h;
S2. 将海藻消化滤液、氮肥、磷肥、钾肥和pH调节剂复混,得到混合液;
S3. 将混合液后处理,得到含海藻酸的氮磷钾复合肥。
本发明为实现废弃海藻资源的高值化,将大量的废弃海藻利用起来,提供了一种含海藻酸的氮磷钾复合肥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是先将海藻于50 ℃~60 ℃消化2~5 h,然后与氮磷钾肥复混。消化反应的温度过低或反应时间不够,导致消化剂不能充分溶解提取海藻中的海藻酸,使得产品中海藻酸的含量较低;但温度过高会导致海藻酸盐的热分解,使得糖苷键降解,从而降低了产品中海藻酸的含量;并且,温度过高也会降低海藻酸盐溶液的粘度,不利于后续的造粒工艺;当反应时间过长,产品中的海藻酸不会增加,反而会提高生产成本。
由该制备方法所制备的含海藻酸的氮磷钾复合肥中含有大量的海藻酸、海藻多糖等天然生物抗病物质及活性物质,还含有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等天然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以及丰富的缓释物质及有机质,实现了保肥和增长肥效,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此外,海藻酸是天然海藻的提取物,对环境无污染,避免了土壤酸化、土壤板结、重金属污染等问题。
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消化反应的温度为60 ℃,时间为5 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230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