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自控调温、补光温室大棚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22158.8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73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刚;章宇阳;高燕俐;范诚;董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A01G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控 调温 温室 大棚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自控调温、补光温室大棚,属于农业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内层固定支架结构、中层卷膜装置、调温装置、补光装置、供能装置;内层固定支架结构为大棚的内层固定钢架结构,内层固定支架结构上布设固定内棚膜;中层卷膜装置为大棚的中层保温结构,调温装置控制调节棚内适宜温度;补光装置在光照不足时,进行自控补光;供能装置,包括太阳能蓄电池及外接电源。本发明通过太阳能蓄电池提供电能,节约能源且提高了太阳能利用效率;同时又加设外接电源,保证正常运作不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调温装置实现自控调温,节约人力,高效便捷;补光装置实现自控补光,可加长光照,提早大棚作物上市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自控调温、补光温室大棚,属于农业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温室大棚作为农业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种植栽培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而言,温室大棚走向自动化、智能化对农业实现现代化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提高大棚的自动控制技术就显得至关重要。
现有的大棚一般具有以下缺点:
(1)现有大棚多为单层棚膜,保温效果不佳且容易老化破损。
(2)现有大棚无法实现自动补光,需要人为补光,耗时耗力。
(3)现有智能大棚通常只能对单个温度数据进行监测和反馈,无法实现在不同的外界温度条件下,做出相应的最合理保温通风措施。
现有智能大棚各机构需要长时间人为供电,能源消耗大,经济损失多。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控调温、补光的大棚。调温效果更好、同时可实现自控补光。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自控调温、补光温室大棚,包括内层固定支架结构1、中层卷膜装置4、调温装置、补光装置、供能装置;
所述内层固定支架结构1为大棚的内层固定钢架结构,内层固定支架结构1上布设固定带有棚门6的内棚膜15;
所述中层卷膜装置4为大棚的中层保温结构,分别设置在内层棚顶两侧,每侧的中层卷膜装置4包括旋转部件4-1、支座4-2及正反转电机17,支座4-2与旋转部件4-1两端相连用于支撑旋转部件4-1;
所述调温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大棚内部,包括大棚放风机3、控制器Ⅰ7、温度传感器9、控制器Ⅱ11;所述温度传感器9与控制器Ⅱ11相连,控制器Ⅱ11与正反转电机17相连,正反转电机17与旋转部件4-1相连,旋转部件4-1上布设透明保温的外棚膜16;温度传感器9与控制器Ⅰ7相连,控制器Ⅰ7再与大棚放风机3相连;
所述补光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大棚内部,包括温室补光灯8、光照强度传感器12、控制器Ⅲ14;光照强度传感器12与控制器Ⅲ14相连,控制器Ⅲ14再与温室补光灯8相连;
所述供能装置用于供电,包括太阳能板5、电能转换装置、太阳能蓄电池13及外接电源2;所述太阳能板5,其通过支架固定在内层固定支架结构1顶部两侧;太阳能板5通过电能转换装置与太阳能蓄电池13相连,所述外接电源2作为预备电源。
所述温度传感器9设置在所述大棚内部距地面1.2米处;光照强度传感器12设置在所述大棚内部PE承载板10上部;PE承载板10设置在内层固定支架结构1上。
所述控制器Ⅰ7用于根据温度传感器9采集的大棚内温度的高低来控制大棚放风机3的开关;
所述控制器Ⅱ11用于根据温度传感器9采集的大棚内温度的高低来控制正反转电机17的正反转从而控制外棚膜16的开合;
所述控制器Ⅲ14用于根据光照强度传感器12采集的光照强度来控制温室补光灯8的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221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