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置转向的麦弗逊悬挂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221681.9 | 申请日: | 2018-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0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 发明(设计)人: | 范聪;张发光;孙元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金惠新达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G15/04 | 分类号: | B60G15/04;B62D5/04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晓鹏 |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管 座体 导向结构 转向电机 导向杆 转向滑块 转向节 内置 可拆卸连接 减震弹簧 减震弹簧套 麦弗逊悬架 电机转向 活动安装 平行安装 悬挂结构 中空部位 中空结构 中空设置 中心轴处 减震筒 输出轴 抵住 车轮 驱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置转向的麦弗逊悬架结构,包括减震管、减震弹簧、导向结构、转向电机和转向节,其中,所述减震管为中空结构,减震管的一端与转向节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向结构可拆卸连接,减震弹簧套合于减震管上,使得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抵住导向结构和转向节;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座体、导向杆和转向滑块,导向杆固定于座体上,导向杆与所述减震管平行安装,转向滑块活动安装于所述导向杆上,座体与所述减震管连接,所述座体的中心轴处中空设置;所述转向电机安装于减震管的内部,且相对于减震管固定安装,转向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座体的中空部位与所述转向滑块固定连接。转向电机内置在减震筒内,实现了车轮的电机转向驱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悬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内置转向的麦弗逊悬挂结构。
技术背景
麦弗逊悬架结构是现在非常常见的一种独立悬架形式,大多应用在车辆的前轮,主要的结构由螺旋弹簧、减震器和A字下摆臂组成,其物理结构为支柱式减震器兼作主销,承受来自于车身的抖动和地面冲击的上下预应力,转向节(也可说车轮,因为转向节作用于车轮)则沿着主销转动;减震器除具备减振效果外,还要负担起支撑车身的作用,弹簧与减震器一起,构成了一个可以上下运动的滑柱;A字下摆臂的作用是为车轮提供横向支撑力,并能承受来自前后方向的预应力。车辆在运行过程中,车轮所承受的所有方向的冲击力量就要靠支柱减震器和A字下摆臂这两个部件承受。麦弗逊悬架结构的转向一直是使用转向杆拉动羊角实现。在小型的轮式底盘结构中,包括小型轮式机器人中也都是采用转向拉杆的方式,此种方式需要单独的转向杆、齿轮齿条等机构占用空间大,没有可以直接使用电机驱动和转向的麦弗逊悬架结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置转向的麦弗逊悬挂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置转向的麦弗逊悬架结构,包括减震管、减震弹簧、导向结构、转向电机和转向节,其中,
所述减震管为中空结构,减震管的一端与转向节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向结构可拆卸连接,减震弹簧套合于减震管上,使得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抵住导向结构和转向节;
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座体、导向杆和转向滑块,导向杆固定于座体上,导向杆与所述减震管平行安装,转向滑块活动安装于所述导向杆上,座体与所述减震管连接,所述座体的中心轴处中空设置;
所述转向电机安装于减震管的内部,且相对于减震管固定安装,转向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座体的中空部位与所述转向滑块固定连接。
转向电机的机身与减震管固定,转向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向滑块连接,当需要转向时,转向电机转动,带动减震管、转向节、导向结构一起转动,转向节带动车轮转动,实现使用电机单独控制车轮的转向。
导向杆固定在悬架塔顶,转向滑块固定在转向电机的转子上,并可以在导向杆中纵向滑动。在减震时,转向滑块在导向杆中滑动;在转向时,转向电机的转子转动扭矩作用在转向滑块上,使电机机身带动减震管和转向节实现转向动作。
优选的,所述导向杆的数量至少为2个。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导向杆的数量为2-4个。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转向滑块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卡槽,卡槽位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转向滑块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活动安装于导向杆上,卡槽与所述转向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麦弗逊悬架结构还包括悬架塔座,悬架塔座为环形座体,其固定于导向结构与减震管之间。悬架塔座用于与车身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悬架塔座的顶部与导向结构的座体之间通过软硅胶进行固定连接。原理类似于目前汽车中的塔顶胶,吸收因转向和减震产生的角度偏差。
悬架塔座固定在车体梁位置,用于补充主销后倾和主销内倾产生的装配角度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金惠新达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金惠新达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216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操控的越野四轮车结构
- 下一篇:电磁悬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