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间机器人协调运动的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220176.2 | 申请日: | 2018-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765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勇;李振汉;郑永铭;王奋勇;谭健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5J9/16 | 分类号: | B25J9/16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闽***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间 机器人 协调 运动 自适应 模糊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空间机器人协调运动的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对于空间机器人,给出关节空间系统动力学方程;
步骤S2、利用协调运动下的系统运动Jacobi矩阵,将关节空间系统动力学方程转化为操作空间动力学方程;
步骤S3、假设系统处于理想工况,初步设计空间机器人载体姿态与末端抓手协调运动的非线性反馈控制方案;
步骤S4、提出新型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案来替代非线性反馈控制方案,以进一步实现系统在未知惯性参数及外部扰动综合影响下的协调运动轨迹跟踪控制问题;
所述步骤S1中,关节空间系统动力学方程为:
其中,D(q)∈R3×3为空间机器人的对称、正定惯性矩阵;为包含系统科氏力、离心力的列向量;τc∈R3为系统所面临的有界外部扰动;q=[α,β1,β2]T为系统载体姿态角α和机械臂两关节角β1、β2组成的列向量,且分别为q对时间t的一阶及二阶导数;u=[u0,u1,u2]T∈R3为系统载体姿态控制力矩u0及机械臂各关节控制力矩ui(i=1,2)所组成的列向量;
所述步骤S2的具体实现过程为:
设Y=[α,XT]T为载体姿态及末端抓手协调运动时的系统实际控制输出,X=[xp,yp]T为空间机器人末端抓手的实际位置,且分别为Y对时间t的一阶及二阶导数,则与之间将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为系统执行协调运动时的广义Jacobi矩阵;Eα=[1,0,0]∈R1×3,为末端速度与关节空间速度间的运动Jacobi矩阵,且Jβ各元素与系统惯性参数密切相关;
设J可逆,即Jv=J-1,且为Jv的估计值,将代入关节空间系统动力学方程并在方程两端同时左乘可导出系统操作空间动力学方程:
其中,
所述步骤S3的具体实现过程为:
设空间机器人协调运动的期望控制输出为且αd、Xd=[xpd,ypd]T分别为二阶可导的载体姿态及末端抓手期望函数,xpd、ypd分别为xp、yp所对应的期望函数;
定义系统的跟踪误差为e=Yd-Y=[e0,e1,e2]T及滤波误差为且e0=αd-α、e1=xpd-xp、e2=ypd-yp,为e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设计理想工况下的系统非线性反馈控制规律如下:
其中,增益矩阵λ=diag[λ1,λ2,λ3]、K=diag[k1,k2,k3]、H=diag[h1,h2,h3],且λi、ki、hi(i=1,2,3)均为适当选取的正常数;ε为大于零的小常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间机器人协调运动的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的具体实现过程为:
采用模糊逻辑控制器来直接逼近操作空间下的理想控制输入量该模糊控制器由三个并行的子模糊控制器组成,每个子模糊控制器逼近理想控制输入量的一个元素;根据模糊控制理论,可被表示为:
其中,W=diag[w1,w2,w3]为各子模糊控制器回归列向量wi(i=1,2,3)所组成的块状对角矩阵;为各子模糊控制器最优权值参数所组成的列向量;Δ=[δ1,δ2,δ3]T为模糊控制器的最优逼近误差列向量,其中,δi(i=1,2,3)为第i个子模糊控制器的最优逼近误差;
设为模糊控制器θ*所对应的实时权值,则针对空间机器人协调运动的新型自适应模糊控制律可设计为:
其中,r>0为权值自适应调节因子;σ>0为适当选取的小常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2017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越障功能的巡逻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医院搬运机器人的集群调度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