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上下皆存在高阶段大跨度采空区的残留顶柱的回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19213.8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63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帅;王新民;张钦礼;赵建文;胡博怡;贺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C41/16 | 分类号: | E21C41/16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欧阳迪奇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上下 存在 阶段 跨度 采空区 残留 回收 方法 | ||
1.一种上下皆存在高阶段大跨度采空区的残留顶柱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构筑人工假顶:将残留顶柱上方采空区充填处理,形成人工假顶;
步骤二,形成作业平台:将残留顶柱下方高大采空区充填处理并预留回采作业空间,形成作业平台;
步骤三,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回收:进入作业平台位置,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从作业平台自下而上对残留顶柱进行逐层回收;
步骤四,进路充填法回收:步骤三中回收至最后一分层时,将分层平均划分为多个矿块,采用隔一采一的两步回采方式进行回收,并在每步回采完成后及时进行充填,直至完成整个残留顶柱的回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皆存在高阶段大跨度采空区的残留顶柱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一中,在进行残留顶柱上方采空区充填处理时,分为两步进行,一步采用废石-尾砂胶结充填,二步采用尾砂非胶结充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皆存在高阶段大跨度采空区的残留顶柱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一中,在进行残留顶柱上方采空区充填处理时,是通过在采空区顶部施工充填钻孔以通入采空区,然后架设管道进行充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皆存在高阶段大跨度采空区的残留顶柱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二中,在进行残留顶柱下方高大采空区充填处理时,分为两步进行,一步采用废石-尾砂非胶结充填,二步采用尾砂胶结充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皆存在高阶段大跨度采空区的残留顶柱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二中,在进行残留顶柱下方高大采空区充填处理时,是从间柱内施工充填钻孔以通入采空区,然后架设管道进行充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皆存在高阶段大跨度采空区的残留顶柱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三中,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的单分层回采高度为3.3m,回采结束后底部3m采用尾砂非胶结充填,顶部0.3m采用胶结充填。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皆存在高阶段大跨度采空区的残留顶柱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三中,是从脉外运输巷道掘进分层联络道进入作业平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皆存在高阶段大跨度采空区的残留顶柱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四中,根据分层的总长度,将其平均划分为多个连续的矿块,首先回收单数矿块,并在回采结束后采用尾砂胶结充填采空区,其中尾砂胶结充填体28d抗压强度应≥2MPa;然后再回收双数矿块,并在回采结束后采用尾砂非胶结充填,直至完成整个残留顶柱的回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皆存在高阶段大跨度采空区的残留顶柱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一中,一步废石-尾砂胶结充填高度≥5m,充填体28d抗压强度应≥2MPa。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皆存在高阶段大跨度采空区的残留顶柱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二步尾砂胶结充填高度≥2m、充填体28d抗压强度应≥1.5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1921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