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对讲机实现无线报警的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218989.8 | 申请日: | 2018-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0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宏生 |
| 主分类号: | G08B25/10 | 分类号: | G08B25/10;H04B1/382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222 天津市河西***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对讲机 实现 无线 报警 装置 | ||
一种利用对讲机实现无线远程报警的装置,参见图5。图5①是报警发射部分;图5②是报警接收部分。实现过程简要说明:从报警器中取出报警信号,把信号经过脉冲电路整形,形成一个有效的触发信号;又由于对讲机不能长时间处于高耗功率的发射状态,需要制作一个约5秒钟发送一次脉冲的信号,作为触发对讲机启动发射的功能。触发信号是通过“扬声器/麦克风”的插头输入给对讲机的,触发PTT端,开启对讲机的发射状态,将报警信号发射到接收机上,接收机收到报警信号后,通过另一台对讲机耳机插孔端送至音频放大器放大,再经过模数转换电路,以脉冲方式触发开启录音模块,启动语音报警信号并送至功率放大器推动扬声器,实现播放语音及灯光报警。
本发明属于无线电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属于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技术应用的范畴。
背景技术
本发明就是扬长避短,以基础的模拟电路技术和数字电路技术,巧妙地利用、开发现有的成熟产品的技术,实现了远程无线监控报警设备,可对相关的变电室意外掉闸断电进行远程无线自动监控、报警,使得故障及时处理,避免意外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于利用了市场现有成熟的产品,使得本发明的作品性能稳定性得到的先决的保障,也使得本发明作品操作简单,性能可靠,成本低廉,为大众技术人员在此领域开拓了一个捷径的道路。
本发明人通过网络检索,目前尚未发现有该技术或类似技术公开与发表。
发明内容
利用现有对讲机实现无线远程监控报警的电子装置,不改变对讲机原结构及功能使用。
本发明的首要关键内容是如何启动对讲机的发射功能,将监控掉闸缺相的报警信息发射出输出去;其次是如何将接收下来的报警信息转换成声、光报警信号并告知值班人员具体故障掉闸的电闸编号,缩短排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设计方案与技术解决方案:
1.设计方案
监控目标选择用户电网系统中电闸掉闸缺相的监控与报警,使值班维修人员能及时发现找到故障点排除。报警源采用市场“掉闸报警器”;无线远程监控信息及传输,采用市场的“对讲机”;语音报警采用市场的“语音录音模块”;灯光报警使用发光二级管。
2.技术解决方案
报警发射部分:①从报警器中取出报警信号,作为输入启动对讲机发射功能状态的触发信号。输入方法是利用对讲机外部的“扬声器/麦克风”插座及连线实现(把扬声器/麦克风引线改制成信号连接线,使用详见下文具体实施方法),以触发PTT端开启对讲机的发射状态,将报警器的报警信号发射到接收机。②制作方波整形电路:由于启动对讲机发射状态,需有一个低电平有效的脉冲触发信号,又由于对讲机不能过长时间处于高耗功率的发射状态,因此要调整触发器脉冲时间的占空比,使得方波高电平与低电平之比为5∶1,即约5秒钟发送一次触发信号,以保证对讲机处于低功耗安全接收的工作状态。以上,报警脉冲信号触发对讲机启动发射状态,将报警信号发送给另一对讲机接收,即完成了报警信息的远程监控和传输。
报警接收部分:①从接收的对讲机耳机插孔端取出接收到的报警信号,送至音频放大器进行音频放大处理。②为了启动语音录音模块,需有效的脉冲触发信号,因此需将此音频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低电平触发信号,即制作模数转换得到脉冲方波,以触发启动录音模块开启,将事先录制于录音模块的针对所控电闸序号的语音信号,送至下一级音频功率放大器推动扬声器,播放出语音报警。发光闪耀报警比较简单,从录音模块中取出报警的脉冲信号加以驱动,使之发光二极管发光、闪耀。至此,报警接收部分从中进行了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得以触发录音模块;又从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播放语音报警信息,实现了数模电路的跨越和应用。
以上完成了“利用对讲机实现无线远程报警”的电子装置,实现了语音、声光报警的具体设计和技术解决的全部方案,并保持了对讲机的原有结构和功能的无改变状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际实施案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宏生,未经李宏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189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