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电线路的引流线夹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216860.3 | 申请日: | 2018-10-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63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 发明(设计)人: | 岳楹超;梁永纯;聂铭;黄丰;胡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2G7/02 | 分类号: | H02G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春水;唐京桥 | 
| 地址: | 5106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引流板 螺纹紧固件 引流线夹 紧固件 倾斜面 输电线路 梯形体 贴合 环境因素 紧固件夹 倾斜面相 梯形体状 向下滑动 性能下降 中心轴 底面 拧紧 自紧 平行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的引流线夹,包括:第一引流板和第二引流板;第一引流板、第二引流板均为梯形体状,且第一引流板、第二引流板均仅有一倾斜面;倾斜面之间相对的第一引流板和第二引流板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构成一长方体,其中,螺纹紧固件的中心轴与第一引流板、第二引流板的底面平行。本发明中的两个引流板是互补的梯形体,二者的倾斜面相对,且在螺纹紧固件的作用下贴合,当紧固件拧紧后,两个梯形体的引流板在紧固件的压力下会分别有向上和向下滑动的趋势,该趋势反作用于紧固件使得紧固件夹紧,形成了自紧固的效果,让引流板之间的倾斜面更紧密地贴合,防止引流线夹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性能下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输电线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电线路的引流线夹。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上的耐张线夹是一种重要的电力金具,其引流线夹既需要承受导线的压力,又需要有良好的电气性能。现有的引流线夹采用单板-单板压接结构,用螺栓将两片光滑平整的引流板压接于一起。
现有的引流板结构由于两块引流板之间的接触面是垂直于水平地面且光滑的,仅靠两块引流板之间的固定装置提供压力,使得接触面之间的紧密程度不够,而引流板之间接触面贴合不紧密,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导致引流线夹的性能下降,进而影响输电线路的稳定运行。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的引流板之间接触面贴合不紧密的新型引流线夹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的引流线夹,能够使引流板之间接触面贴合紧密。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的引流线夹,包括:第一引流板和第二引流板;
所述第一引流板、所述第二引流板均为梯形体状,且所述第一引流板、所述第二引流板均仅有一倾斜面;
所述倾斜面之间相对的所述第一引流板和所述第二引流板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构成一长方体,其中,所述螺纹紧固件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一引流板、所述第二引流板的底面平行。
优选地,所述第一引流板连接有用于连接上侧导线的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二引流板连接有用于连接下侧导线的第二连接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引流板的下底面朝向上侧导线,所述第二引流板的下底面朝向下侧导线,其中,在所述第一引流板和所述第二引流板中,下底面的面积大于上底面的面积。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引流板和所述第二引流板中,下底面与倾斜面所成的锐角的取值范围为60°至89°。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引流板的下底面上,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引流板的下底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引流板一体成型,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引流板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螺纹紧固件为螺栓。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的引流线夹,包括:第一引流板和第二引流板;第一引流板、第二引流板均为梯形体状,且第一引流板、第二引流板均仅有一倾斜面;倾斜面之间相对的第一引流板和第二引流板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构成一长方体,其中,螺纹紧固件的中心轴与第一引流板、第二引流板的底面平行。本发明中的两个引流板是互补的梯形体,二者的倾斜面相对,且在螺纹紧固件的作用下贴合,当紧固件拧紧后,两个梯形体的引流板在紧固件的压力下会分别有向上和向下滑动的趋势,该趋势反作用于紧固件使得紧固件夹紧,形成了自紧固的效果,让引流板之间的倾斜面更紧密地贴合,防止引流线夹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性能下降。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168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