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作物茎秆混合制无甲醛人造板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15260.5 | 申请日: | 2018-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49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忻维钟;陈冬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景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N3/14 | 分类号: | B27N3/14;B27N3/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0080 上海市虹***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棉花茎秆 作物茎秆 无甲醛人造板 农作物茎秆 聚合MDI 改性剂 无甲醛 后处理 板坯压制 分层铺装 人造板 板坯 面层 芯层 成型 制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农作物茎秆混合制无甲醛人造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麻作物茎秆粉碎,加入重量为麻作物茎秆的3%~8%的第一聚合MDI胶以及重量为麻作物茎秆的3%~5%的无甲醛改性剂搅拌混合;步骤二,将棉花茎秆粉碎,加入重量为棉花茎秆的2%~6%的第二聚合MDI胶以及重量为棉花茎秆的2%~5%的无甲醛改性剂搅拌混合;步骤三,将搅拌混合后的棉花茎秆作为芯层、麻作物茎秆作为面层,分层铺装成板坯;步骤四,将板坯压制成型,再经后处理制得人造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甲醛人造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棉花茎秆作为面层、麻作物茎秆作为芯层的无甲醛人造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人造板使用木材为原料制成,比如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细木工板、定向结构板等。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木材需求剧增,大规模砍伐树木使得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也导致木材资源锐减,影响人造板的原料来源。为此,通过寻求其它天然纤维材料来替代木材制造人造板是一种发展趋势。目前,已经有使用小麦秸秆制人造板、玉米秸秆制人造板等,但是这种单一原料制造的人造板存在施胶量大、成本高的问题,影响了此类人造板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作物茎秆混合制无甲醛人造板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农作物茎秆混合制无甲醛人造板的制造方法,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麻作物茎秆粉碎,加入重量为麻作物茎秆的3%~8%的第一聚合MDI胶以及重量为麻作物茎秆的3%~5%的无甲醛改性剂搅拌混合,得到麻秆混合物;
步骤二,将棉花茎秆粉碎,加入重量为棉花茎秆的2%~6%的第二聚合MDI胶以及重量为棉花茎秆的2%~5%的无甲醛改性剂搅拌混合,得到棉秆混合物;
步骤三,将搅拌混合后的棉花茎秆作为芯层、麻作物茎秆作为面层,按照面层、芯层、面层分层铺装成板坯;
步骤四,将板坯压制成型,再经后处理制得人造板。
上述步骤一和步骤二可同步进行。
在本发明提供的农作物茎秆混合制无甲醛人造板的制造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步骤一中麻作物茎秆粉碎至50~70目细度,步骤二中棉花茎秆粉碎至10~40目细度,第一聚合MDI胶的施胶量大于第二聚合MDI胶的施胶量。
在本发明提供的农作物茎秆混合制无甲醛人造板的制造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步骤一中麻作物茎秆先经过粗粉碎,再干燥至含水量9%~17%,然后进行细粉碎至50~70目;步骤二中棉花茎秆先经过粗粉碎,再干燥至含水量7%~12%,然后进行细粉碎至10~40目。
在本发明提供的农作物茎秆混合制无甲醛人造板的制造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麻作物茎秆优选自红麻茎秆、黄麻茎秆、汉麻茎秆、亚麻茎秆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在本发明提供的农作物茎秆混合制无甲醛人造板的制造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聚合MDI胶由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物质制备而成:
在本发明提供的农作物茎秆混合制无甲醛人造板的制造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二聚合MDI胶由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物质制备而成:
在本发明提供的农作物茎秆混合制无甲醛人造板的制造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多元醇选自乙二醇、1,2-丙二醇、甘油的任意一或几种的混合物;生物质成分优选自大豆粉、小麦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中的任意一或几种的混合物。
在本发明提供的农作物茎秆混合制无甲醛人造板的制造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无甲醛改性剂包含有以下组分的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景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景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152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