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裂用缝内暂堵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14595.5 | 申请日: | 2018-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45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孙安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华营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514 | 分类号: | C09K8/514;C09K8/508 |
代理公司: | 大庆禹奥专利事务所 23208 | 代理人: | 朱士文;杨晓梅 |
地址: | 163000 ***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裂用缝内暂堵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油田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裂用缝内暂堵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各组分及重量份为:羟丙基纤维素38份,聚乙烯醇缩丁醛15份,氧化锌16.5份,脲醛树脂27份,六次甲基四铵6份,次氯酸钙14份。在常温25℃条件下将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缩丁醛、氧化锌、脲醛树脂、六次甲基四铵和次氯酸钙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料在搅拌条件下缓慢加入水中,搅拌30分钟后即可得到压裂用缝内暂堵剂。此暂堵剂在60℃井筒中候凝2h后可耐受压差40.6MPa,破胶后,破胶液粘度小于5mPa·S,可全部通过返排工艺排出地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裂用缝内暂堵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油气资源的不断开发,储层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其开采难度也越来越大。近些年,针对强非均质性、低渗、超低渗储层,为进一步提高改造效率,实现均匀改造,提出了暂堵转向技术,它是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实时加入暂堵转向剂,暂堵已形成的人工裂缝,迫使裂缝在其他方向起裂扩展,高压压开新裂缝,以增加沟通机率来提高压裂改造效果。在该项技术中,良好的暂堵材料是实现有效暂堵压裂的关键。
目前应用的暂堵剂主要有:惰性有机树脂、固体有机酸(如美国使用的安息香酸能在水和油中缓慢溶解)、遇酸溶胀的聚合物、惰性固体(如硅粉、碳酸钙粉、岩盐、油溶性树脂、封堵小球)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为聚合物和封堵小球,其中聚合物暂堵剂由于其牢固的化学交联网络结构,封堵效果良好,但存在着破胶慢甚至难以破胶的现象,返排不彻底,会对地层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封堵小球具有封堵强度高,变形小的特点,但是缺点是易脱落、封堵效果差,如果嵌在炮眼处形成堵塞,还会因其不能自溶从而难以解除。上述暂堵剂无法实现压裂过程中裂缝的有效封堵,并不能有效破胶返排,对储层造成了永久性伤害。故此,设计一种能够有效破胶返排,对储层不会造成永久性伤害的压裂用缝内暂堵剂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裂用缝内暂堵剂及其制备方法,实现压裂过程中裂缝的有效封堵,并能够有效破胶返排,对储层不会造成永久性伤害,设计合理,安全可靠。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压裂用缝内暂堵剂,其各组分及重量份为:羟丙基纤维素 35~40份,聚乙烯醇缩丁醛 10~20 份,氧化锌 15~18份,脲醛树脂 20~33份,六次甲基四铵 3~8份,次氯酸钙 10~18份。
进一步地,所述羟丙基纤维素 35份,聚乙烯醇缩丁醛 10 份,氧化锌 15份,脲醛树脂 20份,六次甲基四铵 3份,次氯酸钙 10份。
进一步地,所述羟丙基纤维素 38份,聚乙烯醇缩丁醛 15 份,氧化锌 16.5份,脲醛树脂 27份,六次甲基四铵 6份,次氯酸钙14份。
进一步地,所述羟丙基纤维素40份,聚乙烯醇缩丁醛20 份,氧化锌18份,脲醛树脂33份,六次甲基四铵8份,次氯酸钙18份。
进一步地,该制备方法为:将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缩丁醛、氧化锌、脲醛树脂 、六次甲基四铵及次氯酸钙按照份数比均匀混合,混合后得到混合料,将上述混合料在搅拌的条件下缓慢加入水中,再将上述混合物均匀搅拌30分钟后即获得压裂用缝内暂堵剂。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料与水的份数比例为(15~23):(77~85)。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料与水的份数比例为19:8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压裂用缝内暂堵剂及其制备方法,实现压裂过程中裂缝的有效封堵,并能够有效破胶返排,对储层不会造成永久性伤害,设计合理,安全可靠,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封堵效果好,易于大规模地推广和使用。本压裂用缝内暂堵剂在45~90℃井温条件下交联固化后可耐受31.9~45.3MPa的压差,压裂施工完毕后可在24h内迅速破胶,破胶后,破胶液粘度小于5mPa·S,可通过返排施工全部排出井外。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华营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大庆华营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145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