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寻址消息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14498.6 | 申请日: | 201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0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M.蒂奇;C.科雷尔;H.哈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企业通讯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12 | 分类号: | H04L29/1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涛;刘春元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址类型 网络元件 通信终端设备 计算机网络 寻址消息 地址变换器 接收器 发送器 传输 | ||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寻址消息的方法,在该计算机网络中使用两个不同地址类型,其中至少一个第一网络元件仅仅使用第一地址类型,至少一个第二网络元件仅仅使用第二地址类型并且至少一个第三网络元件使用第一地址类型和第二地址类型,其中第一地址类型和第二地址类型具有不同的结构。为了将消息从第一网络元件传输到第二网络元件或反过来,从第三网络元件中选择至少一个网络元件,该至少一个网络元件是通信终端设备并且除了其作为通信终端设备的功能之外还行使作为从第一地址类型至第二地址类型或反过来的关于消息的地址变换器的功能,其中对于这些消息该通信终端设备既不是原始发送器又不是最终接收器。本发明还涉及通信终端设备。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寻址消息的方法。随着在计算机网络中用户数量的增长,在这种计算机网络中的地址类型可能会碰到容量极限。地址类型的转换于是可能变得不可避免。对此的一个例子是在因特网中将寻址从所谓的Ipv4寻址转换为Ipv6寻址。实际上从现在开始必须将越来越多的(子)网转换为Ipv6寻址,因为根据最新估计已经在下一年就不再有新分配的Ipv4地址可以利用了。
然而另一方面,Ipv4和Ipv6或者对应的子网还要共存许多年。由于大量现有的安装,到关断最后的Ipv4网络元件还要几年、也许十年或者甚至二十年。在该过渡时间期间,必须并行地使用两种地址类型。对于确定的服务,例如对于基于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的语音和视频服务(所谓的VVoIP服务)已经存在两个地址类型之间的转换器,其通常以带有所谓的集成介质网关(MGW)的所谓会话边界控制器(SessionBorder Controller,SBC)的形式存在。
Ipv4提供了大约超过四十亿(232=4,294,967,296)个IP地址的地址空间,借助这些电阻可以起动计算机和其它设备(http://de.wikipedia.org/wiki/IPv6)。在因特网的开始阶段,那时仅仅存在少量需要IP地址的计算机,这是足够的。但是由于因特网的未预见的增长,当今存在地址缺乏。在2011年2月1日,IANA将最后两个可自由分配的网络指配给亚洲地区因特网登记APNIC;按照2009年的协定,最后在2011年2月3日将保留的地址空间平均地分配到该地区地址分配中心。此外,该地区地址分配中心不再有其它的Ipv4地址空间可用。APNIC的首席科学家的日常更新的预测表明,第一地区因特网登记处(APNIC)从2011年7月起不再给因特网社区提供地址。
因特网的历史发展提出的另外的问题是:由于Ipv4地址空间分配实践随时间而多次改变,该Ipv4地址空间当前强烈地被碎片化,也即多个不关联的地址区域经常属于相同的组织机构。这与当今的路由策略(经典域间路由)关联地导致长的路由表,在因特网的核心区域中路由器的存储器和处理器必须针对该长的路由表来设计。此外,路由器的Ipv4要求重新计算每个转发的数据包的校验和,这是另外的处理器负荷。
出于这些理由,IETF 1995开始了在Ipv6上的工作。在1998年12月,以RFC 2460在Standards Track上的出版而官方地选择了Ipv6用于接替Ipv4。
Ipv6的主要的新特性包括:
a) 将232(≈43亿=4.3·109)个地址的Ipv4的地址空间放大到在Ipv6中的2128(≈340百万六乘方=3.4·1038)个地址,也即放大到296倍
b) 简化并且改善了协议帧(报头数据);这对于路由器来说是特别重要的
c) 无状态地自动配置Ipv6地址;因此有状态的方法如DHCP在使用Ipv6的情况下在许多应用情况下是多余的
d) 所谓的“移动IP”以及重编号和多宿的简化
e) IP安全协议在Ipv6标准内的实施。由此,能够实现IP数据包的加密和真实性的校验。对于Ipv4,IP安全协议的支持仅仅是可选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企业通讯有限责任两合公司,未经西门子企业通讯有限责任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144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