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沥青与集料黏附性的定量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13034.3 | 申请日: | 2018-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0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兵;刘晗;孔德羽;张小飞;骆明金;陆秀英;王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昆山交通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5/04 | 分类号: | G01N5/04;G01N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蒋昱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沥青 黏附性 称取 集料 石料 定量检测 石料表面 玻璃瓶 烘干 放入 裹覆 加热 取出 烘箱 恒温水浴箱 质量损失率 混合液体 快速搅拌 质量变化 主观因素 浸入 规则集 倒出 粒径 满水 取水 水浴 洗净 保温 密封 冷却 洁净 检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沥青与集料黏附性的定量检测方法,包括:A、选取粒径为13.2~19mm的规则集料5个,洗净烘干称取质量,后浸入预先加热的沥青(160℃烘箱保温2.5h),快速搅拌使石料表面沥青裹覆均匀;B、将裹覆沥青的石料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取质量,放入洁净玻璃瓶中,称取总质量;C、玻璃瓶中加满水后密封,放入90℃恒温水浴箱中加热1h后取出;D、将瓶中混合液体倒出,烘干后称取水浴后石料与石料的总质量;E、根据水浴前后质量变化,计算出的石料表面沥青质量损失率判断黏附性等级。此方法条件明确操作简单,通过定量方法检测沥青与集料间的黏附性,避免人为主观因素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建筑材料性能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沥青与集料黏附性的定量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作为沥青混合料的黏结剂将各种骨料黏结在一起,使混合料成为一个完整的受力体。在降雨或者路表积水时,沥青路面受到水的长时间浸泡,水会通过沥青路面材料间的缝隙进入路面结构层内,从而降低沥青路面材料间的黏结力,导致沥青从黏附的材料表面剥落;在动水压力的循环作用下,水对路面反复冲刷,从而导致沥青膜从材料表面剥落,最后在长期交通荷载作用下形成坑槽等病害,对路面结构整体性、行车安全性、舒适性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沥青路面的材料选择和设计中,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能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这一性能直接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与耐久性。
目前,国内外关于沥青与矿料黏附性试验方法较多。《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T0616-1993)中沥青与粗集料的黏附性试验可分为水煮法和水浸法,其中“对最大粒径大于13.2mm的集料应采用水煮法,对最大粒径小于或者等于13.2mm的集料应用水浸法进行试验。当同一种料源集料最大粒径既有大于又有小于13.2mm的集料时,取大于13.2mm水煮法试验为标准,对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应以水浸法试验为标准”。
水煮法试验速度快,颗粒较大,沥青剥落明显,易于观察,且大部分原集料都存在最大粒径大于13.2mm的集料,因此测试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大都采用水煮法,但是由于水煮法试验条件模糊,不确定,不严格,给试验结果带来了很大的差异性;水煮法进行酸性集料与沥青之间的黏附性能检测,其黏附性等级的确定是由经验丰富的试验人员目测判断得出,受人为观察的因素影响较大,无法定量检测。因此,研究一种沥青与集料黏附性的定量检测方法具有重大意义,更加科学实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沥青与集料黏附性的定量检测方法,此方法条件明确操作简单,通过定量方法检测沥青与集料间的黏附性,避免人为主观因素影响,为达此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沥青与集料黏附性的定量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取粒径13.2~19mm形状接近立方体的规则集料5个,用水洗净后放入105±5℃的烘箱中1h,取后出称取石料质量m1,沥青放入160℃烘箱中保温2.5h至流动状态,将洗净烘干后石料浸入沥青中快速搅拌,使石料表面沥青裹覆均匀;
B.将裹覆沥青的石料取出,冷却至室温,称取质量m2,将石料放入干燥洁净玻璃瓶中,称取石料与玻璃瓶总质量m3;
C.在玻璃瓶中加满水,旋紧瓶盖使其密封,将其放入90±1℃恒温水浴箱中静置1h,后取出;
D.倒出瓶中混合液体,烘干后称取水浴后石料与玻璃瓶的总质量m4;
E.根据水浴前后质量变化,计算出的石料表面沥青质量损失率γ,判断黏附性等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步骤E中沥青质量损失率γ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式中:γ—石料表面沥青质量损失率;
m1—石料烘干后称取的质量;
m2—裹覆沥青并冷却的石料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昆山交通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南大学;昆山交通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130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锅炉飞灰含碳量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页岩气生成解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