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种子漏播的土壤原位检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211067.4 | 申请日: | 2018-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904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 发明(设计)人: | 卢彩云;李洪文;何进;王庆杰;王超;刘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种子 土壤 原位 检测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种子漏播的土壤原位检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控制超声波平面探头沿待检测土壤的土壤表层匀速前进,并在前进的过程中向土壤的内部持续发射超声波信号;接收待检测土壤内的反射界面反馈的回波信号,并基于回波信号的强度变化情况,确定待检测土壤的漏播检测结果;其中,反射界面包括耕作土壤‑种子层界面和/或耕作土壤‑未耕土壤层界面。本发明实施例由于只需控制超声波平面探头沿待检测土壤的土壤表层前进,因此不会扰动土壤,从而在不扰动土壤的前提下对种子分布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数值方法获得检测种子漏播,测试结果更加稳定可靠,保证播种均匀性和一致性,对提高播种质量,促进作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种子漏播的土壤原位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种子漏播是评价小麦播种机性能的重要指标,因为其会降低作物出苗率,并最终影响产量。目前,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排种器检测、排种管检测及播后人工检测。其中,排种器检测方法是采用传感器实时检测排种器中的种子流,种子流一致性作为预测是否漏播的标准。但种子流经过排种器后,需经过排种管、开沟器等漫长的过程才能落入种沟中。其中,排种管检测方法是为了增加准确性,一些学者提出检测排种管中的种子流来预测种子是否漏播。但种子在土壤中的轨迹会受到土壤类型、开沟器等触土部件的影响,导致种子最终的位置与预测不同,导致检测不准确。其中,播后人工检测是人工拨开土壤,检查种子是否存在漏播。采用这种检测方式,会破坏覆盖在种子层上的土壤结构,而且检测效率低。出苗后人工检测是播后7-15天作物出苗后,根据出苗情况判断漏播。出苗后人工检测时效性差,补种会导致作物生长不均匀。因此,亟需一种在不破坏土壤的前提下对种子漏播进行检测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种子漏播的土壤原位检测方法及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种子漏播的土壤原位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控制超声波平面探头沿待检测土壤的土壤表层匀速前进,并在前进的过程中向土壤的内部持续发射超声波信号;接收待检测土壤内的反射界面反馈的回波信号,并基于回波信号的强度变化情况,确定待检测土壤的漏播检测结果;其中,反射界面包括耕作土壤-种子层界面和/或耕作土壤-未耕土壤层界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种子漏播的土壤原位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超声波平面探头沿待检测土壤的土壤表层匀速前进,并在前进的过程中向土壤的内部持续发射超声波信号;检测模块,用于接收待检测土壤内的反射界面反馈的回波信号,并基于回波信号的强度变化情况,确定待检测土壤的漏播检测结果;其中,反射界面包括耕作土壤-种子层界面和/或耕作土壤-未耕土壤层界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种子漏播的土壤原位检测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种子漏播的土壤原位检测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种子漏播的土壤原位检测方法及系统,通过控制超声波平面探头沿待检测土壤的土壤表层匀速前进,并在前进的过程中向土壤的内部持续发射超声波信号;接收待检测土壤内的反射界面反馈的回波信号,并基于回波信号的强度变化情况,确定待检测土壤的漏播检测结果。由于只需控制超声波平面探头沿待检测土壤的土壤表层前进,因此不会扰动土壤,从而在不扰动土壤的前提下对种子分布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种子漏播,通过数值方法获得检测种子漏播,采样准确,且频率高,测试结果更加稳定可靠,保证播种均匀性和一致性,对提高播种质量,促进作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110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用途管道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降低棒材检测噪声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