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燃气热水装置最小热负荷的燃烧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10768.6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95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邓炜兴;杨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N1/02 | 分类号: | F23N1/02;F24H9/2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徐雪波;王莹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燃气 热水 装置 最小 负荷 燃烧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燃气热水装置最小热负荷的燃烧控制方法,在工作在额定最小热负荷且出水温度T是否大于设定温度Ta的工况下,在额定最小风机转速w0的转速调节余量范围内、在额定最小比例阀电流I0的电流调节余量范围内确定保证燃烧状态下的降低最小热负荷的可调区域;根据设定温度Ta计算比例阀目标电流值以及风机目标转速值;比例阀目标电流值、风机目标转速值位于降低最小热负荷的可调区域内,则对应调整至比例阀目标电流值、风机目标转速值工作,否则在降低最小热负荷的可调区域内调整至能最接近目标的最佳比例阀电流值、最佳风机转速值工作。该降低最小热负荷的燃烧控制方法无需对进行结构改进,即有效降低最小热负荷的降低最小热负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采暖热水炉、燃气热水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低燃气热水装置最小热负荷的燃烧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燃气采暖热水炉、燃气热水器均具有最小热负荷的限制,夏天使用时,通常要求出水温度较低,即会出现实现需求的热负荷小于最小热负荷的问题,则会出现出水温度较高的情况。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中,通过在用水端进行混水操作而达到降低热水温度的目的。但是由于冷水供水端的流量经常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出现波动的情况,进而会导致出水端混水后的温度也相应波动,热水使用体验较差。
另外,也有通过改变燃气供应管路而降低热水器的最小热负荷,进而达到降低最低温升的目的,进而有效解决夏天水太烫的问题。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361649U(申请号为201120463634.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多分段燃气分配装置》,其中公开的多分段燃气分配装置,包括分气杆主体及与单片燃烧器连通的两个以上的喷嘴,在分气杆主体内分别设有燃气主通道及一条以上的燃气通道,每条燃气通道互相独立,燃气通道的入气端与燃气主通道相连通,喷嘴设在燃气通道的出气前端;还包括一个以上的电磁阀,电磁阀的阀芯与燃气通道的入气端配合并控制其开启或关闭;在分气杆主体内设有一条以上互相独立的常开燃气通道,常开燃气通道与燃气通道互相独立,常开燃气通道的入气端与燃气主通道连通,喷嘴设在常开燃气通道的出气端。使用时,通过电磁阀控制第一燃气通道和第二燃气通道的开启与关闭,从而实现不同火力的燃烧状态;能够降低燃气热水器的最小热负荷,降低最低温升。但是该结构需要改变热水器内部的结构,仅仅只能应用于新开发产品中,无法在原产品中进行适用,用户在需要适用该功能,更换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无需进行机械结构改进,通过挖掘最小热负荷的控制余量,进而有效降低最小热负荷的降低燃气热水装置最小热负荷的燃烧控制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降低燃气热水装置最小热负荷的燃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判断是否在额定最小热负荷工况下工作,如果是,则进行S2;
S2、判断出水温度T是否大于设定温度Ta,如果是则进行S3;
S3、判断保证燃烧状态下的降低最小热负荷的可调区域是否配置完成,如果是则进行S4,如果否则在额定最小风机转速w0的转速调节余量范围内、在额定最小比例阀电流I0的电流调节余量范围内确定保证燃烧状态下的降低最小热负荷的可调区域;
S4、计算达到设定温度Ta对应的热负荷值H,根据标定的比例阀电流与热负荷的关系以及标定的风机转速与热负荷的关系,计算获取热负荷值H对应的比例阀目标电流值以及风机目标转速值;
S5、判断比例阀目标电流值、风机目标转速值是否位于降低最小热负荷的可调区域内;
如果是,则分别对应调整比例阀电流、风机转速至比例阀目标电流值、风机目标转速值,并根据温度闭环控制要求在比例阀目标电流值、风机目标转速值附近微调比例阀电流、风机转速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107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