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电机前端组件及转轴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09477.5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50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杜建生;底青云;王自力;何新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3B13/00 | 分类号: | F03B13/00;F03B11/00;H02K5/124;H02K7/00;H02K9/19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周放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电机 前端 组件 转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电机前端组件及转轴,其中前端组件包括,壳体;转轴支撑座,固定安装在壳体内;转轴,包括轴体,安装在转轴支撑座内,其一端安装有动态密封组件,动态密封组件通过支撑组件与转轴支撑座固定连接,轴体的外周壁与动态密封组件的内周壁之间形成第一腔室;轴体与动态密封组件装配的一端安装有叶轮转子,该端沿轴向设有第一流道,轴体上还设有第二流道,以及第三流道,循环叶轮固定安装在所述轴体上。转轴包括轴体,轴体的一端沿轴向设有第一流道,轴体上还设有与第一流道连通的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转轴前端的散热问题,有效防止沙卡情况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电机前端组件及一种旋转轴,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井下旋转机械的发电机的前端组件及转轴。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常规的井下发电机用的动密封组件内藏于旋转轴与机壳组成的狭小空间内。该空间内,泥浆流体为静流体,动密封组件高速转动所产的热量不能高效的导出,密封件尤其是橡胶密封件在该条件下老化快、寿命低。
同时,由于动密封组件内藏于旋转轴与机壳组成的狭小空间为杯状结构,在井下含砂的钻井液条件下,易积砂。积砂过多时,易造成旋转轴砂卡无法转动或者造成动密封组件密封失效。造成井下发电机系统失效,造成重大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电机前端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能够有效解决转轴与动态密封组件之间的热量无法导出的问题,提高动密封组件的使用寿命,且能够有效解决砂卡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转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能够有效提高散热能力,防止发电机内部空间热量过于集中,影响发电机使用寿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电机前端组件,包括,
壳体;
转轴支撑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内;
转轴,包括轴体,所述轴体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转轴支撑座内,所述轴体的一端安装有动态密封组件,所述动态密封组件通过支撑组件与所述转轴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轴体的外周壁与所述动态密封组件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腔室;所述轴体与所述动态密封组件装配的一端安装有叶轮转子,且该端沿轴向设有第一流道,所述轴体上还设有用于将所述壳体内腔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的第二流道,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的第三流道;
循环叶轮,固定安装在所述轴体上,且与所述叶轮转子位于同一端。
前述的发电机前端组件中,优选地,所述第二流道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进液口位于所述轴体的外周壁上,且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叶轮转子与所述动态密封组件之间。
前述的发电机前端组件中,优选地,所述第二流道沿所述轴体的径向布置,与所述第一流道垂直,所述第二流道的进液口上设有防砂网。
前述的发电机前端组件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流道靠近所述叶轮转子的一端为前端,另一端为尾端,所述第三流道的一端与所述尾端连通,所述第三流道的另一端向靠近所述叶轮转子的方向延伸,最终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
前述的发电机前端组件中,优选地,所述转轴支撑座包括支撑座安装部和转轴安装部,所述支撑座安装部的外径大于所述转轴安装部的外径,所述支撑座安装部上形成有液流通道,所述支撑座安装部的外周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相贴合,且二者固定连接;
所述转轴安装部的内腔分为转轴安装腔和密封组件安装腔,所述转轴安装腔内安装有滚动轴承,所述轴体远离所述叶轮转子的一端与所述滚动轴承连接,所述动态密封组件通过所述支撑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密封组件安装腔内;
所述转轴安装部靠近所述叶轮转子的一端形成有多个导液孔,所述导液孔沿所述转轴安装部的周向等间距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94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