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涡轮增压器隔热罩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09472.2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76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C·库尔勒;M·沃尔德;B·弗雷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格华纳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25/08 | 分类号: | F01D25/08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范莉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轮 增压 隔热 | ||
一种用于涡轮增压器(100)的隔热罩(200)具有圆盘状配置。隔热罩(200)包括外径向部分、外壁(210、210’、210”)、连接壁(212、212’、212”)、以及内壁(214、214’、214”)。外径向部分周向地设置在隔热罩(200)的轴线周围。外壁(210、210’、210”)在第一轴向方向上从外径向部分延伸。连接壁(212、212’、212”)大体上垂直地从外壁(210、210’、210”)径向地向内延伸。内壁(214、214’、214”)在与第一轴向方向相反的第二轴向方向上大体上垂直地从连接壁(212、212’、212”)延伸。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涡轮增压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隔热罩的涡轮增压器。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器是用于增加被提供至内燃机的进入空气的压力的增压进气装置。来自发动机的废气按路径被送至涡轮增压器以便驱动涡轮机叶轮。由涡轮机叶轮生成的转矩驱动压缩机叶轮,压缩机叶轮给进入空气加压以供应至发动机。通过给进入空气加压,发动机可以具有与另外的堪比的自然吸气式发动机相比增加的动力输出。
涡轮机叶轮和压缩机叶轮可以通过轴进行连接,该轴可旋转地被支撑在定位在其间的轴承壳体中。与废气增加相关联的高温可以增加轴承壳体和/或与轴承壳体相关联的润滑或者冷却特征的温度。随着与轴承壳体相关联的温度增加,润滑或者冷却特征可能变得无效,轴承壳体的部件可能被损坏或者变得无效,与涡轮增压器相关联的其它部件可能被损坏或者变得无效,或者其组合。
为了限制从废气至轴承壳体的热传递,可以将隔热罩定位在涡轮机叶轮与轴承壳体之间。隔热罩被配置作为板状或者圆盘状结构,其可能主要在径向方向上经受热增长。当在径向方向上受到约束时,隔热罩可以轴向地偏转。隔热罩的该轴向偏转可能具有不良后果,诸如,为涡轮机叶轮创建太小的间隙,这可能会导致与涡轮机叶轮的碰撞或者甚至不良的空气动力学条件,从而引起摩擦损失或者不利的密封压力梯度。
发明内容
本文所公开的是具有隔热罩的涡轮增压器的方面、特征、元件、实施方案、以及实施例。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用于涡轮增压器的隔热罩具有圆盘状配置。该隔热罩包括外径向部分、外壁、连接壁、以及内壁。外径向部分周向地设置在隔热罩的轴线周围。外壁在第一轴向方向上从外径向部分延伸。连接壁大体上垂直地从外壁径向地向内延伸。内壁在与第一轴向方向相反的第二轴向方向上大体上垂直地从连接壁延伸。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隔热罩待布置在涡轮增压器中在其涡轮机壳体与轴承壳体之间。该隔热罩包括第一径向部分、第二径向部分、以及径向偏转部分。第二径向部分从第一径向部分径向地向内进行布置。径向偏转部分从第一径向部分径向地延伸至第二径向部分。径向偏转部分是U形的,使得外壁从大体上与隔热罩的轴线平行的第一径向部分延伸,连接壁从外壁径向地向内延伸,并且内壁从大体上与轴线平行的连接壁延伸至第二径向部分。
在又一实施方案中,涡轮增压器组件包括涡轮机壳体、涡轮机叶轮、轴承壳体、轴、以及隔热罩。涡轮机叶轮被布置在涡轮机壳体中。轴联接至涡轮机叶轮并且延伸到轴承壳体中。隔热罩被布置在涡轮机壳体与轴承壳体之间。隔热罩包括外径向部分、内径向部分、外壁、内壁、以及连接壁。外壁从大体上与轴平行的外径向部分延伸。连接壁从外壁径向地向内延伸。内壁从连接壁延伸至大体上与轴平行的内径向部分。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阅读如下详细描述时,本公开将得到最佳的理解。需要强调的是,根据习惯做法,附图的各个特征并未按比例绘制。相反,为了清晰起见,各个特征的尺寸任意地被扩大或者减小。
图1一般地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涡轮增压器的透视局部截面图。
图2一般地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具有隔热罩的涡轮增压器的局部截面图。
图3A是在图2中示出的涡轮增压器的隔热罩的透视图。
图3B是在图3A中示出的隔热罩的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格华纳公司,未经博格华纳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94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