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农渠排水口的生态净化装置及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208373.2 | 申请日: | 2018-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3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 发明(设计)人: | 杨士红;江赜伟;庞晴晴;徐俊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009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控制阀门 离子交换柱 单片机 排水口 初级净化装置 生态净化装置 活性炭 净化装置 出水口 电导仪 净水 废水排放标准 多次循环 根际效应 净水材料 生长基质 生态净化 挺水植物 吸附作用 装置安装 进水口 预设 支架 建造 | ||
1.一种适用于农渠排水口的生态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初级净化装置(3)、次级净化装置(15)和单片机(14),所述初级净化装置(3)包括放置活性炭的凹槽(2)、放置生长基质和挺水植物的凹槽(4),放置生长基质和挺水植物的凹槽(4)位于放置活性炭的凹槽(2)上方,生长基质凹槽(4)的底部设置孔隙;所述次级净化装置(15)包括离子交换柱(18)和电导仪(19),离子交换柱(15)与电导仪(19)相连,离子交换柱(15)设置进水口(10)、第一出水口(21)和第二出水口(22),离子交换柱(15)的进水口(10)处填充陶粒(11),离子交换柱(15)的进水口(10)通过出水管道(9)连接活性炭凹槽(2)侧壁的出水口(23),离子交换柱(15)的第一出水口(21)通过进水管道(8)连接生长基质凹槽(4)侧壁的进水口(24),离子交换柱(15)的第一出水口(21)设有第一电磁控制阀门(13),离子交换柱(15)的第二出水口(22)设有第二电磁控制阀门(16),单片机(14)分别与第一电磁控制阀门(13)和第二电磁控制阀门(16)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生态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放置生长基质的凹槽(4)上方铺设麻绳网(7)用于防止植物生长基质的流失。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生态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凹槽(2)为抽屉式。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生态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初级净化装置(3)还包括一个可调节高度的支架(1),该支架(1)固定于放置活性炭的凹槽(2)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生态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粒(11)为经过EM菌复壮液浸泡处理40-48小时的陶粒。
6.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生态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粒(11)选用粒径5~20mm。
7.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生态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交换柱(15)可以更换材料以监测NO3-、NH4+等离子浓度。
8.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生态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交换柱(15)内填充树脂。
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净化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生态净化装置安装在农渠入河排水口下方,调节支架高度适应出水口水位要求,给单片机(14)预设一个NO3--N浓度值作为废水排放标准;
b、水流进入初级净化装置(3)处理后,通过出水管道(9)经陶粒(11)过滤后进入离子交换柱(15),电导仪(19)测量电导进而求出NO3--N浓度并反馈给单片机(14);
c、若没有达到河流废水排放标准,则单片机(14)打开第二电磁控制阀门(13),水泵(12)抽取水体至进水管道(8),回到初级净化装置(3)并循环;
d、若达到河流废水排放标准,则单片机(14)打开第一电磁控制阀门(16),排入河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837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