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成式高偏光度LCD纳米棒背光源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08221.2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0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李青;康成彬;覃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棒 液晶聚合物 混合层 二色性染料 光配向层 背光源 肉桂酸 涂覆层 基板 背光源结构 激发光 集成式 偏光度 背光源技术 二色性材料 光聚合液晶 紫外光 发明集成 面板结构 偏振效果 显示面板 配向层 偏振片 涂覆式 配向 取向 优化 | ||
1.一种集成式纳米棒背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基板(1),肉桂酸光配向层(2),纳米棒涂覆层(3),二色性染料与液晶聚合物混合层(4),激发光(5);在基板(1)上面设有肉桂酸光配向层(2),在肉桂酸光配向层(2)上面设有纳米棒涂覆层(3),在纳米棒涂覆层(3)上面设有二色性染料与液晶聚合物混合层(4),激发光(5)位于基板(1)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纳米棒背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棒涂覆层(3)为通过光聚合液晶材料与纳米棒形成的混合层,在紫外光下有序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纳米棒背光源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棒材料与液晶聚合物材料混合比例为1wt.%-20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纳米棒背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1),肉桂酸光配向层(2),二色性染料与液晶聚合物混合层(4)构成一种涂覆式的偏振片,在其中加入一层纳米棒涂覆层(3),以达到高度线性偏振光效果,并且纳米棒直接诱导上层二色性染料与液晶聚合物层(4)取向,从而无需新的配向层。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纳米棒背光源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
1)清洗玻璃基板或柔性基板,
2)旋涂或狭缝涂布一层线性光聚合物层,
3)线性紫外光倾斜曝光,
4)将纳米棒材料与液晶聚合物材料混合,通过旋涂或者狭缝涂布将其涂覆在肉桂酸光配向层(2)上,此时液晶聚合物材料在肉桂酸光配向层(2)的作用下定向排列,纳米棒涂覆层(3)在液晶聚合物的宾主效应下同样沿该方向定向取向,
5)将同样具有偏振吸收特性的二色性染料与液晶聚合物混合成二色性染料与液晶聚合物混合层(4),在常温下呈近晶B相态,具有最高的线性排列状态,
6)再将此混合物旋涂或狭缝涂布在经由配向层配向好的纳米棒涂覆层(3)上方,在纳米棒线性排列的结构下诱导二色性染料有序取向,从而达到,经由纳米棒背光源释放出的具有一定偏振度的光再经二色性染料与液晶聚合物混合层(4)取向达到高度偏振取向,同时达到整个背光源结构高度集成化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822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