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甲醇转化制烯烃的反应系统及其反应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06977.3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6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红;齐国祯;俞志楠;王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1/20 | 分类号: | C07C1/20;C07C11/04;C07C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醇 转化 烯烃 反应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甲醇转化制烯烃的反应系统,包括流化床反应器(1)、二密床(2)、流化床反应器内环形通道(3)、流化床内反应器(4)、溢流管(15);
其中:流化床反应器(1)和流化床内反应器(4)和二密床(2)同轴;二密床(2)和流化床内反应器(4)和流化床反应器内环形通道(3)和旋风分离器(6)均位于流化床反应器(1)内;待生斜管(13)和二密床(2)相连,再生斜管(12)和流化床反应器下部(17)相连;所述旋风分离器的料腿(7)在二密床(2)内;流化床内反应器(1)出口和催化剂分配器(8)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醇转化制烯烃的反应系统,所述催化剂分配器(8)催化剂出口为均匀分布的支管(16)组成,支管(16)开口垂直向下,相邻支管(16)的各自中心线间夹角α的范围为15°~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醇转化制烯烃的反应系统,所述溢流管(15)和二密床(2)间的夹角β的范围为20°~70°;溢流管(15)开口到二密床(2)底部的高度低于二密床(2)内催化剂床层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醇转化制烯烃的反应系统,所述流化床反应器下部(17)和流化床反应器中部(18)直径之比为(0.3~0.7)︰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醇转化制烯烃的反应系统,所述流化床内反应器(4)和流化床反应器中部(18)直径之比为(0.7~0.95)︰1。
6.一种甲醇转化制烯烃的反应方法,所述的反应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a)甲醇原料(5)进入流化床反应器下部(17)和再生催化剂(10)接触反应,得到富含烯烃的反应产物(9)和待生催化剂(11),反应产物(9)经旋风分离器(6)进入后续分离系统,待生催化剂(11)上行经流化床内反应器(4)和催化剂分配器(8)进入二密床(2);
b)二密床(2)内的部分待生催化剂(11)经溢流管(15)流出并下行经流化床反应器内环形通道(3)进入流化床反应器下部(17),二密床(2)内部分待生催化剂(11)经待生斜管(13)进入再生器再生得到再生催化剂(10);
c)再生催化剂(10)经再生斜管(12)进入流化床反应器下部(1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甲醇转化制烯烃的反应方法,于所述二密床(2)经溢流管(15)流出的部分待生催化剂和进入再生斜管(12)的部分待生催化剂量之比为(0.5~3):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甲醇转化制烯烃的反应方法,所述流化床反应器(1)内反应温度为450~520℃,甲醇原料的重量空速为3~20小时-1,催化剂床层密度为70~250千克/立方米,反应表压为0~0.5兆帕。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甲醇转化制烯烃的反应方法,所述二密床流化气(14)为水蒸汽和/或氮气和/或轻烃原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甲醇转化制烯烃的反应方法,所述轻烃原料为碳四及碳四以上烃类,烯烃质量百分含量大于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697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