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206400.2 | 申请日: | 2018-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43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 发明(设计)人: | 横枕圣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C11/01 | 分类号: | B60C11/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2 | 代理人: | 王轶;李伟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 ||
一种充气轮胎(10),其在胎面部(16)具备: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多个主沟(36)、以及由主沟(36)划分出的多个陆地部(38、40、42),其中,主沟(36)具备:设置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Wo的胎肩主沟(36B),陆地部(38、40、42)具备:形成于胎肩主沟(36B)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Wo的胎肩陆地部(42),胎肩陆地部(42)具备:沿着轮胎周向而隔开间隔地设置于接地端E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Wi的多个小孔(50),小孔(50)具备:相对于深度方向而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Wi弯曲的弯曲部(5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充气轮胎具有如下倾向:通常,行驶时,在胎面部的胎肩陆地部的接地端附近,接地压力较高。其结果,与胎面部的其它陆地部相比,有时发生胎肩陆地部的接地端附近的磨损量变大这样的偏磨损。作为抑制这种偏磨损的方法,如日本特开平8-258513号及日本特开平5-294112号所公开的那样,有时会在胎肩陆地部的接地端附近设置有:在胎面表面呈开口的多个小孔。根据该方法,能够使胎肩陆地部的接地端附近的刚性降低,从而实现接地压力的均匀化。
发明内容
胎肩陆地部的接地压力有时会有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内侧逐渐降低的倾向。但是,根据上述文献中公开的轮胎,能够在设置有小孔的位置使刚性降低,但在其它位置的刚性几乎没有降低,因此,难以使接地压力变得均匀化,无法充分地抑制在胎肩陆地部的接地端附近发生的偏磨损。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胎肩陆地部发生的偏磨损的充气轮胎。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下述[1]~[9]的方案。
[1]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面部具备: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多个主沟、和由所述主沟划分出的多个陆地部,其中,所述主沟具备:设置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胎肩主沟,所述陆地部具备:形成于所述胎肩主沟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胎肩陆地部,所述胎肩陆地部具备:沿着轮胎周向隔开间隔而设置于接地端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多个小孔,所述小孔具备:相对于深度方向而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弯曲的弯曲部。
[2]根据上述[1]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胎肩陆地部具备:在所述小孔与所述接地端之间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细沟。
[3]根据上述[2]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小孔比所述细沟还深。
[4]根据上述[2]或[3]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小孔的截面呈圆形,从所述小孔的开口缘至所述细沟的开口缘为止的距离为:所述小孔的直径的1~1.5倍。
[5]根据上述[1]~[4]中的任意一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小孔比所述胎肩主沟还深。
[6]根据上述[1]~[5]中的任意一项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小孔具备:从所述胎面表面朝向轮胎径向延伸的第一笔直部,所述弯曲部被设置成:与所述第一笔直部的里侧连续。
[7]根据上述[6]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小孔具备:沿着轮胎径向延伸的第二笔直部,且该第二笔直部被设置成:与所述弯曲部的里侧连续。
[8]根据上述[7]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小孔具备扩大部,该扩大部被设置成:与所述第二笔直部的里侧连续,
所述扩大部由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比所述第二笔直部还长的空腔构成。
[9]根据上述[8]中记载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扩大部不是朝向比所述第二笔直部更靠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扩展而是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扩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64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载用充气轮胎
- 下一篇:一种散热功能X型花纹沟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