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山区小流域非点源污染收集处理的多级生态塘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02893.2 | 申请日: | 2018-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0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郑志伟;胡莲;邹曦;彭建华;史方;潘晓洁;万成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101/10;C02F101/1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董路;王敏锋 |
地址: | 430079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塘 连通 沟渠 集水池 非点源污染 多级串联 污水收集 沉淀池 砾石床 稳定塘 小流域 集水单元 收集处理 引水沟渠 河道 山区 动力驱动系统 河水 有效地 布设 构建 下端 生态 河流 建造 净化 灵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山区小流域非点源污染收集处理的多级生态塘系统,多级生态塘系统沿着河流走向构建于河道的一侧,多级生态塘系统包括集水单元和多级生态塘单元,集水单元包括集水池、河水连接沟渠、污水收集沟渠和生态引水沟渠,河水连接沟渠的两端分别与河道和集水池连通,污水收集沟渠依山自上而下布设,污水收集沟渠下端与集水池连通,多级生态塘单元包括沉淀池、砾石床和多级串联稳定塘单元,生态引水沟渠的两端分别与集水池和沉淀池连通,沉淀池与砾石床连通,砾石床与多级串联稳定塘单元连通,多级串联稳定塘单元与河道连通。该系统简单,建造灵活,无需动力驱动系统的运行,实现了对山区小流域周边非点源污染进行有效地净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山区水污染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山区小流域非点源污染 收集处理的多级生态塘系统。
背景技术
小流域非点源污染是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山区河流中的污染物约有一 半以上来自周边农村非点源,包括农业污染、分散的养殖业污染和间歇排放的居民生活污染等,它们通过降雨径流或天然沟渠进入水体,污染负荷随着农民生产和生活水平的 提高正在迅速加大,而能截留污染的湿地和岸边植被却在迅速退化。山区河流多呈现季 节性水流,在枯、平、丰水期水量差异极大,一旦在枯、平水期持续受到污染,其结果 往往十分严重,沦为黑臭河流,即使经过洪水冲刷,也再难觅鱼虾踪迹,河流失去活力。
我国对农村非点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相对较晚,近年来,逐步认识到该问题的重要 性。目前,国内许多研究者针对小流域非点源污染防治都做过有效的研究,形成了一些不错的处理方案。如:《一种处理村落面源污水的复合生态沟渠》(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20536042.8)通过引入潜流式湿地沟渠单元、氮磷拦截箱、跌水溢流坝和植物篱等 形成复合生态沟渠系统,可稳定去除COD,提高氮磷污染物的去除率;《一种农村分散 式污水的生态组合处理方法及其装置》(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10148248.2)针对农村分 散式污水处理水平低下、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问题,提出利用管网集中、栅格池、调 节池、水平流生物滤池、垂直流生物滤池和两级表面流人工湿地、稳定塘构建生态组合 处理系统,实现农村分散式生活和养殖污水的有效处理;《控源(集中)-截污(输导- 资源化处理农村非点源污染工艺)》(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10130931)提出利用植物缓冲 带、沼气池、天然沟渠、田间沟坑、鱼塘、人工湿地对污染进行集中、输导和处理,同 时通过沼气发酵等方式实现资源化。上述处理方案各有特点,且均具有一定针对性,但 如何有效收集、处理小流域散排生活污水、地表径流,仍然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研究 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山区小流域非点源污 染收集处理的多级生态塘系统,该系统构造简单,建造灵活,无需动力驱动系统的运行,建造和运行成本低,不仅具有一定的景观效果和经济效益,而且实现了对山区小流域周 边非点源污染进行有效地净化。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山区小流域非点源污染收集 处理的多级生态塘系统,所述的多级生态塘系统沿着河流走向构建于河道的一侧,且多级生态塘系统紧挨河道,多级生态塘系统包括集水单元和多级生态塘单元,集水单元包 括集水池、河水连接沟渠、污水收集沟渠和生态引水沟渠,河水连接沟渠进水端与河道 连通,河水连接沟通出水端与集水池连通,河水连接沟渠上设有阀闸,污水收集沟渠依 山自上而下布设,污水收集沟渠下部出水端与集水池连通,生态引水沟渠进水端与集水 池连通,多级生态塘单元包括沉淀池、砾石床和多级串联稳定塘单元,生态引水沟渠出 水端与沉淀池入口连通,沉淀池出口与砾石床入口连通,砾石床出口与多级串联稳定塘 单元入口连通,多级串联稳定塘单元出口与河道连通,河水连接沟渠、集水池、生态引 水沟渠、沉淀池、砾石床和多级串联稳定塘单元沿着河流走向从后到前依次布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未经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28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