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防叶子花组培苗黄化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202435.9 | 申请日: | 2018-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84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 发明(设计)人: | 孙利娜;唐庆;李冰;林茂;李进华;杜铃;杨舒婷;陈尔;孙开道;黄欣;廖美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 代理公司: |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3 | 代理人: | 黄南概 |
| 地址: | 53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防 叶子 花组培苗 黄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叶子花组培苗黄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外植体选择;(2)消毒处理;(3)接种;(4)初代培养;(5)增殖培养。本发明诱导率达95%以上,增值系数为3‑5,最重要是能够预防叶子花组培苗黄化,使组培苗正常分化和生长,从而确保叶子花的规模化生产顺利开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培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预防叶子花组培苗黄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叶子花(Bougainvillea spectabilia Willa)系紫茉莉科叶子花属常绿攀援或披散灌木,原产巴西,又名三角梅、勒杜鹃、宝巾花等,叶子花品种丰富,全世界叶子花的原种、栽培种、变种、杂交种数量有300种之多。叶子花适应性强,且花色多、花期长,是热带与南亚热带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叶子花繁殖方式主要为无性繁殖,其中扦插和嫁接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有些市场前景广阔、观赏价值很高的品种长势弱、抽枝萌芽力不强,扦插和嫁接成活率均不高,其繁殖速度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
植物组织培养繁殖速度快、周期短,可人为控制环境因素,不受外界气候和基质等因子变化的影响,通过组培方式可以解决因扦插、嫁接等其他繁殖困难的问题,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已有关于叶子花组织培养的报道,但针对叶子花组培苗黄化这一问题还未见报道。本发明对外植体选择、消毒处理、初代培养和继代培养共4个环节进行反复摸索和筛选,获得阻止叶子花组培苗黄化的方法,该方法可确保组培苗正常生长,加快组培苗的分化速度,从而推进叶子花的规模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防叶子花组培苗黄化的方法,对各个组培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尤其是通过对大量元素进行调整,获得了理想的配方,与其他叶子花组培方法相比,此种方法的分化系数更高、长势更好。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目的,一种预防叶子花组培苗黄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外植体选择:于晴朗的天气上午9:30~10:00,在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株上采集当年生嫩梢;
(2)消毒处理:将采集的嫩梢剪成6-7cm长的段,高锰酸钾浸泡5min,多菌灵浸泡8min后放在烧杯里,用干净纱布盖住烧杯口,放在自来水下冲洗2-3h,然后将浸泡冲洗过的嫩梢带入超净工作台,首先用75%酒精消毒30s后,用无菌水冲洗4-5次;再用0.1%升汞+0.05%吐温消毒8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6次;
(3)接种:将消毒好的外植体放在铺有无菌滤纸的培养皿上,用解剖刀将每段外植体切成2-3cm长的小段,每段带一个芽眼,然后将带芽眼的外植体接入初代培养基,每瓶接一个外植体;
(4)初代培养:初代培养培养温度为25±1℃,光照强度为1500-3000Lx,光照波长为350~750nm,光照时数为16~18h/d;
(5)增殖培养:将茎段初代培养得到的芽接种于增殖培养培养基,置于温度温度25±1℃,光照强度1500-3000LX,光照10~14h/d的环境中进行增殖培养。
优选的,步骤(2)中,还包括预处理:用抹布轻轻擦掉嫩梢的表皮茸毛,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优选的,步骤(2)中,酒精及升汞+吐温消毒过程中,需不停摇晃瓶子,使每段外植体都能与液体充分接触。
优选的,步骤(3)中,培养皿需经高温灭菌,解剖刀需经干热灭菌器和酒精灯消毒。
优选的,步骤(4)中,初代培养基各组分与含量分别为:改良MS+BA2.0mg/L+蔗糖30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24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构建小白菜离体再生体系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马铃薯耐盐碱改良育种方法





